朱憲國謝幕大冶特鋼 中信泰富志在特鋼龍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30日 13:05 經濟觀察報 | ||||||||
定局 10月20日,一直被傳聞和猜測所籠罩的大冶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重組工作顯露出新的信號:在當日召開的冶鋼集團全體中層干部大會上,原冶鋼集團董事長朱憲國突然被宣布
宣布消息的是主抓此次重組工作的湖北省副省長阮成發。阮系原黃石市長、后調任襄樊市委書記,今年十月一日之前剛剛升任湖北省副省長。 黃石市市長肖旭明同時證實,冶鋼的重組方正是此前被大冶特鋼不斷否認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 10月27日,重組工作專班的一位成員告訴記者,合資協議已經簽署,但中信泰富還沒有進來,現在正在做資產評估和人員安置方案等工作。“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在2個月內,冶鋼的重組就將完成。” 冶鋼重組將涉及3萬多職工,20多億資產,是湖北省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國有資產轉讓。上述人員同時表示,冶鋼改制將成為湖北全省國有企業改制的標桿。 中信泰富此次收購的是大冶特鋼的鋼鐵類核心資產,總價約為23億元,涉及職工1萬人左右。但黃石方面會借這次重組的機會對冶鋼集團下屬的后勤部門如銷售公司、學校、醫院等輔業進行全面轉制,這一塊的職工有2萬多人。正因為涉及到如此眾多的職工和資產,黃石方面非常謹慎,記者采訪的黃石市委市政府的各個部門都三緘其口,主要是“擔心職工的穩定問題”。 冶鋼集團的前身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鋼鐵廠——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是從1995年開始,被譽為我國近代工業搖籃的冶鋼陷入全面衰退,鋼和鋼材產量低水平徘徊,職工工資有時都發不出來。 波折 今年2月至4月間,媒體不斷報道有關大冶特鋼被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收購的消息。 3月19日,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在業績記者會上表示,集團已簽訂協議收購湖北省黃石市冶鋼集團95%權益,正待商務部及中國證監會批準。 此前,中信泰富公布的2003年年報中也赫然寫著“2004年2月簽訂了一份收購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特鋼95%權益之決定”。同時還披露,大冶特鋼2004年的產量將由130萬噸上升到200萬噸。 對于這些消息,大冶特鋼卻一直予以否認。3月4日和3月20日,大冶特鋼連續發布公告稱沒有任何一家機構與冶鋼集團簽署收購協議。 大冶特鋼為什么一再否認重組消息?朱憲國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2000年,朱憲國被請上了冶鋼掌門人的寶座。當時,大冶特鋼集團負債38.48億元,賬面累計虧損10.5億元。朱憲國為人強硬,在黃石被稱為“朱瘋子”,接手冶鋼后,朱憲國同樣使出了他的“非常手段”。集團職工從3萬人精減至現在的1.4萬人,實際拿工資的僅5000人;全集團中層以上干部由以前的300多人減至100人以下。封存小車、取消電話,一年為冶鋼節約費用1000多萬元。 更為大膽的是,朱憲國推倒了兩座正在服役的煉鋼平爐,建了一座380立方米煉鐵高爐。前者技術落后、產出低下,而后者使冶鋼有了自己的普鋼鐵水,從而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益。隨后,朱憲國又興建了四煉鋼廠二號合金鋼連鑄機生產線和連軋二期工程等項目。 最后,大家對他形成四點“共識”:不講道理,不講感情,不懂科學,不講關系。但朱憲國的業績也是人所共睹,2003年,大冶特鋼集團的利潤達到了2.3億元,當地媒體曾以《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榜樣》為題對此進行報道。 阮成發的評價是,朱憲國敢抓敢管,銳意改革,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搶抓機遇,創新機制,對冶鋼、東鋼的改革發展穩定貢獻巨大,功不可沒。他說:“此次省委將朱憲國調往省里,是為了把冶鋼的改革改制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 中國特鋼企業協會秘書長胡名洋表示了同樣的贊賞,他說,朱憲國在冶鋼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改革,一是改造。“在三四年間,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尤其在職工的下崗分流工作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大冶特鋼重組之所以會出現中信泰富不斷披露重組進程而大冶特鋼方面不惜冒著被證監會譴責的風險不斷否認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冶鋼的資產質量太差,下崗職工問題不好解決,而中信泰富又擺明了只愿意收購核心資產;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強硬的朱憲國與志在必得的中信泰富之間的關系,“說白了,都是一種戰術和籌碼”。此次朱憲國的去職,應該是從人事上為中信泰富進入做好了準備。 而胡名洋認為,朱憲國的抵制并不存在外界猜測的利益糾葛問題,主要是朱憲國的觀念,“他就想一心一意把國有企業搞好,不愿意賣給外資。”“中信泰富曾準備給朱憲國6000萬股,后來追加到1億股,但朱憲國都沒有要”。 但胡名洋同時認為,中國特鋼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太低,重組整合也是大勢所趨,政府從企業中退出,把企業真正推向市場,“是個對大家都有好處的做法”。 謀略 在重組大冶特鋼前,中信泰富早已在內地的特鋼領域中開疆拓土了。 1993年,與江陰鋼廠合資成立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增持該公司股權至97%。目前興澄特鋼公司年創利稅超10億元,其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的產銷量居國內首位。 據胡名洋介紹,興澄特鋼原本是一個縣辦小廠,中信泰富進來以后,企業飛速發展,現在,其軸承鋼已經占到了國內市場的30-50%。企業所產生的利潤,中信泰富一分也沒有拿走,而是全部投在企業上了。另外,中信泰富的管理很正規,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得很清晰,對所收購的企業予以充分的經營授權。 顯然,興澄特鋼的成功不僅給中信泰富的繼續擴張帶來了信心,也給冶鋼集團帶來了一個榜樣。一位冶鋼改制領導小組中的成員對此次重組十分看好,他說,中信泰富此前收購的興澄特鋼年產僅200萬噸鋼,年上交稅收就達到6億元,而大冶特鋼年產120萬噸鋼,上交稅收才3億元,“中信泰富進入后,必將給冶鋼的業績帶來驚人變化,使黃石的財政收入大幅提高。” 目前,中信泰富已經在冶鋼集團張榜,以千元月薪招工800人。此前,中信泰富曾披露要將大冶特鋼的產量提高到200萬噸,看來這并非虛言。加上興澄方面的200萬噸,中信泰富在內地特鋼領域中至少擁有了超過400萬噸的份額。 據胡名洋介紹,目前特鋼企業的重組熱潮中,有兩種情況,一是純特鋼企業間的重組,如東北三家特鋼企業的聯合,二是依托一個大集團,如上海五廠等加入寶鋼集團,長城特鋼等加入攀鋼集團等。中信泰富目前所掌握的興澄特鋼和大冶特鋼,雖然還沒有提出重組合并的明確說法,但這種可能性是有的。據他分析,大冶特鋼是張之洞時代建的,歷史悠久,底子厚,生產技術力量強,鋼種多,以生產高合金鋼為主,而興澄特鋼是新興企業,負擔少,主要生產中低合金鋼。兩家企業的品種、結構都不一樣,互補性很強,若合并在一起,可以避免重復建設。 (本報實習生付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