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父子之爭”了斷 產業重組難解國企痼疾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9日 11:31 《財經時報》 |
國有股的一股獨大正在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格力應該做的是引入幫助企業科學決策的戰略投資者 本報記者 王旗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地處廣東惠州市的TCL公司的管理層,以向當地政府交納保證金取得了這間國有家電企業的控制權,并把實現的利潤轉化為股權。今天,當李東生們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他們的“陽光財富”時,同在珠三角珠海市的另一間以生產家電為主大型國企——格力集團還在為國有資產流向大費周章。 受格力集團副總裁梁建華被拘一案牽動,格力集團內部在業務重組的同時,也正在悄然進行著一場人事方面的換血重整。 近日坊間又有消息稱,格力集團再有大批人員遭珠海市檢察院傳訊,當中包括該公司的投資部及企管部人員。不久前,格力集團副總梁建華由于涉嫌受賄行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而被珠海檢察院拘審,梁涉及屬格力集團旗下的凌達壓縮機公司的財務問題。格力集團還同時調整了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 與此同時,格力集團又以1.48億元人民幣,將凌達壓縮機70%權益、格力電工70%股權、格力小家電75%權益及格力新元80%股權,一并轉讓給深圳上市公司格力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一直以來的格力集團與上市公司格力電器(000651)的“父子之爭”,在此也似乎告一段落。 自今年上半年以來,格力集團副總梁建華、格力凌達壓縮機廠前任總經理高國萍相繼被捕后,關于凌達壓縮機涉嫌國有資產流失10余億元,格力集團財務黑洞巨大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而此番格力電器以現金形式接手包括凌達壓縮機在內的格力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市場人士質疑此舉是格力電器為集團背負財務包袱。 板塊重組 目前,格力集團從今年2月開始的三大業務板塊的重組已經初見雛形。 根據集團內部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格力集團已經決定將其下屬工業板塊中的4家子公司的控股權,打包轉讓給集團中的上市公司格力電器。而在此前不久,格力集團另一支柱業務——成品油商貿,也已經通過和中化集團廣東公司合資的方式授出控制權。目前惟一沒有明顯動作的是房地產業務,而《財經時報》的調查發現,格力集團的部分房地產業務,實際上已經借香港上市公司環球動力(0231,HK)之殼上市。 從2002年的數字看,格力集團的工業總產值為220億元,其中格力電器的工業總產值為208億元。而根據當地媒體的報道,格力集團在格力電器的投資為102億元,但投資收益卻高達1840億元。格力電器才是集團最重要的利潤奶牛。 有接近格力集團的知情人士指出,原先在集團手中的工業企業和商貿公司,經營狀況都不甚理想,而且近來,集團高管紛紛落馬,從這番重組中,對這些資產的安置可以看出,在政府角度,是要厘清集團與上市公司的資產關系,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 另類換班 9月10日,環球動力發布公告稱,梁建華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等職務,繼任者為魯君四。此前被珠海市檢察院拘審的格力集團高管梁建華,傳聞是珠海市一位前任領導的侄子,在格力集團內部也是位高權重,主管房地產和格力石化兩大支柱板塊。現今由于其被拘,而造成房地產和石化兩板塊高管被動換人,魯君四正是臨危受命,執掌房地產板塊。資料表明,現年只有38歲的魯君四,有執掌其他珠海國企的豐富經驗,現任格力集團董事、副總裁和格力置業董事長。 事實上,在梁建華被拘之前,由格力集團控制的香港仙股公司——環球動力很少被外界關注。梁建華擔任該公司主席和執行董事。而據《財經時報》調查,格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香港)是由徐榮和梁建華兩人個人持股,分別持有51%和49%的股權。格力香港則對環球動力擁有控股權。這種制度安排,在像格力集團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中也很耐人尋味。徐、梁二人無論是否受集團之托持香港格力股權,事實上已經形成了某種道德風險。 而在被動換人之外,格力集團也在進行另一種人事調整。 今年年初,珠海市政府另派人員替換徐榮作為格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以后,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就開始領命重組集團下的工業板塊。在此前,凌達壓縮機等四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為格力集團經營總經理陳順一。據了解,現年58歲的陳順一在到格力集團之前,曾任遼寧丹東電子工業局副局長,以及丹東市計委副主任等職,1998年時也還只是格力集團助理總經理。作為集團經營總經理,陳順一對這幾家下屬公司也許并沒有太多決策權。格力集團方面并沒有透露陳順一管理的資產注入格力電器后,其本人的工作安排。 事實上,目前格力集團,甚至包括格力電器的管理層任免,仍然完全掌握于政府部門而非董事會手中。與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相比,珠海仍是國有特色最為顯著的城市。早先格力集團與格力電器的“父子之爭”,或者說格力集團原董事長徐榮與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的爭斗,即以政府調出徐榮告終,而朱江洪也因多年對格力電器的顯著貢獻得到信任和支持。 朱江洪近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國有股的一股獨大正在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格力應該引入幫助企業科學決策的戰略投資者。 謹慎重組 格力電器一直以來都是格力集團中的一枝獨秀。在此次集團業務重組中,格力電器擔負起工業板塊的重組任務。 即將裝入格力電器的四家原集團下屬公司,分別為:凌達壓縮機、格力電工、格力新元和格力小家電,集團此前分別持有四家公司70%、70%、80%和75%的股權,也將全部轉讓給格力電器,總共作價1.48億元。 昆侖證券分析師認為,這次轉讓有兩點不盡如人意之處,一是四家公司凈利潤狀況很不理想,去年四家公司合計虧損1371萬元;今年一季度合計后凈利潤只有548萬元,僅相當于格力電器一季度業績的7%,因此收購后可能不會給格力電器業績帶來明顯的增長。二是這四家公司凈資產合計為9743萬元,但評估后卻高達19633萬元,而且格力電器的受讓價格也高于其收購后獲得的股權對應權益。 對此,格力電器新聞發言人黃芳華表示,四家子公司進入格力電器以后,將納入格力電器的管理體系,從質量、財務等各方面加以規范。比如格力電器以前不采用凌達壓縮機只是出于質量考慮,而經過有效的質量管理,一旦凌達壓縮機進入格力電器的采購范圍,還可以帶來格力空調上游貨源和成本上的優勢。另外,格力小家電的進入,也可以拓寬格力電器的銷售渠道,帶來新鮮的市場資源。因此,并不會如輿論所言成為上市公司的包袱。 不久前,格力將其石化業務與中化集團進行合作,其中包括合資成立中化格力石化倉儲有限責任公司,以合作開發石化倉儲項目;合資成立中化格力港務有限責任公司,以合作開發石化公用碼頭項目,搭建石化物流平臺。新成立的這兩家公司中,中化均以現金方式出資并有55%的控股股權,而格力以資產和現金方式出資,目標是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石化倉儲物流基地之一。 格力石化是格力集團三大業務之一的商貿板塊的支柱,其業務為進口和銷售燃料油(資訊 論壇)。格力石化是梁建華一手創辦的,并由梁建華親任總經理。格力石化是廣東省燃料油進口排位第一的企業,每年的進口額度都在150萬噸到250萬噸以上。但是,有媒體稱,2003年格力集團一共進口和銷售了約250萬噸燃料油,貨值近45億元人民幣。但格力集團并未從如此龐大的業務中獲利,只是實現盈虧平衡。 梁建華被拘后,本就經營不理想的格力石化又面臨群龍無首的狀態。業內人士認為,與中化集團合資并讓出控股權,其實是格力集團商貿板塊的收縮,這樣做既可保障國資不再進一步流失,又可作為股東享有一定分紅。 【版權聲明】本文為財經時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財經時報》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