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轉融券試點首日,股市不跌反漲,而之前不少投資者擔心轉融券會構成重大利空。
南都記者發現,在此前的幾個交易日,不少藍籌股的融資買入額大幅增加。“大盤虛晃一槍”,安信證券一名融資融券專員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從周二多只銀行股、券商股的融券余額猛增,能看出有資金借此提前布局,昨日大幅領漲的也正是這些板塊。
廣發證券研究員李聰也表示,轉融券啟動后,此前融券業務的短缺問題有望逐步緩解,未來對于高估值個股可能將形成一定壓力,但從短期來看,實質影響將較為有限,主要因為目前試點的90只標的券范圍過窄,多是大盤藍籌,融券需求不旺。
轉融券威力不如股指期貨
昨日的大漲一改轉融券試點消息以來大盤的頹勢,截至收盤,滬指報2365.59點,上漲52.37點,漲幅2.26%,成交1159億元;深成指報9651.44點,上漲308.2點,漲幅3.3%,成交1023億元。
“很多客戶不光不借券,還會還券,預計周四的融券余額會下降”。安信證券一名融資融券專員昨日表示。
南都記者發現,2月26日,多只兩融標的銀行股的“兩融”交易,都出現大幅放量。招商銀行融券賣出量環比大增437%,融資買入額環比增長416%。浦發銀行當日的融券賣出量環比大增599%,融資買入額環比增幅為377%。華夏銀行、南京銀行、民生銀行等兩融交易均比前一交易日有100%的增長,尤其是民生銀行,當天的融資買入額大增5億元。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券商股中,海通證券26日的融資買入額從25日的9299萬元猛增到2.99億元,27日有所下降,但仍有1.81億元,招商證券[微博]同期26日的融資買入額環比也增長100%左右,達到1.57億元,27日繼續增長到2.17億元。與這些股票融資買入額同步大增的是,其二級市場也出現了大漲。
上述融資融券專員認為,這說明26日就有資金提前埋伏,銀行股一般領先上漲的。為了對沖轉融券的影響,證監會周三出臺兩大利好(住房公積金利將入市、臺灣R Q FII增加1000億),銀行股應聲大漲,即使沒有這兩個利好,下跌也應該到周四截止。
“轉融券并不可怕,威力完全不能和2010年的股指期貨相提并論。”諾亞(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研究與發展中心研究部總經理鄧偉巖稱,計算一下可融券數量,大部分基金和保險的證券,還有國有股東手中的證券目前無法參與,而成為標的的90只大部分是藍籌類,主要集中在他們手中。散戶很少參與這類交易。
上述融資融券專員分析稱,從規則上來看,做空的力量也不大,
目前轉融資先于轉融券,融資規模遠遠高于融券規模,并且轉融券規模受到嚴格限制。目前的政策規定,對機構投資者向證券金融公司借出證券、券商向機構投資者借出證券規范嚴格,深交所最低單筆申報數量不得低于1萬股(份),最大單筆申報數量不得超過100萬股(份),上證所借入人最大單筆申報數量不得超過1億股(份)。單只轉融通標的證券轉融券余額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時,證金公司暫停該證券的轉融券業務。
或出現渾水做空模式
此次試點,轉融券標的證券為90只股票,總流通市值為9.2萬億元。其中,上海市場選取50只,深圳市場選取40只。90只轉融券標的股票分布在17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金融服務、有色金屬、采掘、食品飲料和房地產等5個行業的標的數量大于5只,其中金融服務行業最多為25只,有色金屬其次為13只,其余行業均不足10只。
首批參與轉融券試點的11家證券公司包括:中信、光大、廣發、海通、華泰、招商、國泰君安、國信、申銀萬國[微博]、銀河和中信建投。
廣發證券研究員李聰認為,目前股指的做空工具主要來自于股指期貨,個股的做空工具主要來自于融券業務,未來對于高估值個股可能將形成一定壓力,不過目前試點的90只標的券范圍過窄,主要為大盤藍籌,融券需求不旺。
截至2013年2月7日,在90只轉融券標的證券中,可能參與轉融券業務試點的11家證券公司共準備了5.1億股標的股票,但實際上僅向投資者融出了1.47億股,該類標的券的融券需求不旺。
申銀萬國分析師楊國平也表示,融資融券的負反饋機制有利于股票價格回歸合理水平,還能清除可能產生的作假、操縱行為,釋放潛在的黑天鵝,起到凈化市場的作用。出現黑天鵝的股票極有可能形成對同一板塊以及上下游等關聯板塊的股票的價格的壓力,如恰巧是公募或私募等的重倉股,還可能會引發贖回并引發一連串股價反應。
有基金公司研究員表示,康美藥業事件說明,投資機構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上市公司的利潤表上,還要關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企業的道德風險、治理結構等各方面因素。
深圳太和投資總監王亮表示,近幾年不少“黑天鵝”是由于企業道德、治理結構等方面出了問題。之前不少投資機構也做了盡職調查,但更多走形式,未來要經過草根調研等多種信息渠道來證實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而不能片面相信上市公司高管的說法。
上述融資融券專員分析稱,隨著券源的豐富和融券成本的下降,做空獲利變得更為可行,國內很可能出現一些類似“渾水”的公司。
券源緊缺大大緩解
轉融券推出之前,可融資金和可融券,尤其是券的短缺是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此前只有證券公司自有的資金和證券作為融資融券業務的資金和證券來源。
楊國平認為,轉融通推出后,這一狀況將逐步得到改善。資金和證券的規模將放大,這一點可以從轉融資業務推出前后的比較中得到驗證,自2012年8月30日中國證券金融公司推出轉融資業務試點以來,參與轉融資業務試點的證券公司累計向中國證券金融公司融入資金約690億元,余額約160億元。受此影響,證券公司對客戶的融資余額近期已超過1300億元,同轉融資業務試點推出前相比較,增加了660億元,增幅高達100%。
根據證金公司之前的表述,“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上市公司國有機構股東持有的證券因各種條件的限制,實際上難以開展證券出借業務。”
“目前中證金公司可融出的券是可以滿足11家試點券商的需要,目前整個市場的融券余額有30多億元,11家可融券約占一半。”上述融資融券專員稱,至于上述持券較多的機構借券受限,未來隨著轉融券標的的擴大,這個問題將得到逐步解決。
他進一步分析稱,未來基金公司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在上述持券較多的機構中,上市公司大股東借券會考慮到風險,一旦受損名聲不好對融資也有負面影響,此外,國有企業大股東還有法律和程序上的障礙。保險機構更考核絕對收益,對風險控制更嚴格。而基金公司沒有上述約束,第一,E T F產品不是以絕對收益作為考核目標,只要求相對收益;第二,資金量足夠大;第三,借券受益可觀,按一只上證50E FF百億元規模推算,借券6%-7%的收益就有6億-7億元。
南都記者 王濤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