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歡 ○編輯 衡道慶
融資融券業務試點一周年以來,總計有3批25家券商獲得試點資格。而在融資融券試點進一步放開,并有望轉為常規業務之際,以中型券商為代表的未獲資格券商正整裝待發,在技術、制度流程等方面做最后的準備。
“事實上我們去年年初就開始準備了,目前在系統、技術、制度流程等方面都準備完畢了,我們也研究過前幾批券商的相關材料,該培訓的我們早已培訓完了。”信達證券融資融券業務籌備工作組副組長范艷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已抽調了8名工作人員來到融資融券業務籌備小組,包括技術部分、結算部門,以及來自營業部的工作人員,預計最終將有12名左右工作人員進入融資融券業務部門。”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諸如信達證券等中型券商的準備工作較為充分,而部分地方小型券商則受阻資金和實力的限制,在技術系統投入、人才儲備方面,面臨著困境。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部門人士表示,“我們從部分小券商了解到,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儲備,以他們目前的實力,很難吸引到相關人才進入,即使該項業務真正全面放開,這些小券商能否真正運作起來,確實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部分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從有利于創新業務循序漸進推廣的出發點來看,融資融券業務門檻不宜下降過快,如最近6個月凈資本要求可以從30億元下降到20億元左右,同時包括凈資本要求的6個月時點也可以適度放寬,但不應一下子放到不做要求的程度,否則就有可能產生一定的風險。
除此之外,融資融券業務的主導權問題,也困擾著部分籌備券商。從已試點的25家券商來看,經紀業務部門占據業務的主導地位,但研發部門也希望借助研發優勢,在諸如融券標的選擇上,搶占“話語權”。
范艷紅表示,融資融券的交易制度特點,決定了融資融券業務應該由經紀業務部門做主導。因為融資融券對于系統、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而這個是經紀業務部門的傳統優勢,但研發部門也確實應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涉及具體融券標的,就超越了經紀業務原來的知識范圍,就需要有專門的研發族群,來幫助經紀業務部門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但必須指出的是,還是應以經紀業務部門為主導,要做好相關信息隔離和分類管理的工作,不能穿越紅線,更好地推進融資融券這項創新業務的開展。”范艷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