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6月8日訊 融資融券業務已經推出兩月有余,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交投呈現融資買入“一頭熱”的狀況,融券賣出量每日交投稀疏,與市場預期相去甚遠。
所謂融券,是指借證券來賣,然后以證券歸還,證券公司出借證券給客戶出售,客戶到期返還相同種類和數量的證券并支付利息。客戶向證券公司融券賣出稱為“賣空”,這是一種投資者在股市或者個股下跌過程中,也能利用的用來規避風險進而獲利的投資工具。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投資者對這一工具的接受程度還相當有限。
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深市的融資余額為4.46億元,融券余額為767.49萬元,后者僅相當于前者的1.72%;滬市的這一比例就更低,6月7日滬市融資余額為6.86億元,融券余額僅為675.65萬元,后者僅相當于前者的0.99%。
事實上,在當前的弱市中,融券賣出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豐厚的收益。
以目前融資買入最多的深發展A為例,其目前是兩市唯一融資買入額過億的品種,盡管其近來連續下跌,但依然不影響投資者對其追捧的熱度。從融資融券開始之日的3月31日到6月7日,深發展A累計跌幅達到28.50%,若投資者在3月31日當日融券賣出深發展A,并持有信用資金至6月7日,這意味這他可以以接近買入價7折的價格將標的證券買回并還給券商,在去除融券成本后,其中的約兩成的差價即成為了該投資者的利潤,從而實現跌市盈利。
如此好事,投資者難道真的視而不見么?
一方面的因素或許確實是長期以來的單邊思維,使得投資者尚未形成買跌規避風險的習慣,融資融券的投資者教育工作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這一點在股指期貨上就體現得特別明顯,因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原先都有過商品期貨的經驗,因此對交易規則駕輕就熟,股指期貨的成交量也節節攀升,很快超過A股市場每日交投水平一大截。
另一方面的因素則與當前交易制度以及標的證券密切相關。東吳證券指出,當前的機制下,融券成為券商與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因券商限于自身自營個股規模的有限,也為了在弱勢行情下有效控制風險,很難帶來充足的融券。目前兩市僅有90支標的證券,品種選擇過少,也限制了投資者的熱情。
目前融資融券交投嚴重不平衡的情況顯然管理層也看在眼里,有消息稱日前交易所基本完成將融資融券標的股票范圍擴大至滬深300成份股的征求意見工作,這意味著標的品種存在大幅擴容的可能。
東吳證券認為,在融資融券交易已較為成熟和穩健的前提下,擇時改變融券機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賣空,才能使得融券業務得到更好的發展,也使融資融券市場發展更為均衡。事實上,國際上多數國家的融資融券交易也是這樣逐步放寬逐步擴大的。 (全景網/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