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作者:呂立新、饒明撰寫日期:2008-12-24
美國次貸危機在國際間的擴散主要通過金融渠道和貿易渠道進行。由于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商業銀行經營的國際化也不高,而且還處于分業經營階段,因此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直接影響還比較有限。
但是次貸危機通過貿易渠道對我國實體經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隨著2009年我國宏觀經濟的下行,商業銀行在工業行業和房地產行業貸款的質量將有所下降,貸款損失撥備的計提將會增加。
央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將增加,而貸款規模季度控制的取消也將有助于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擴張。但是,在寬松的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的凈利差將有所收窄。
依據上述分析,再結合企業所得稅下降利好因素結束,我們預計,在2009年上市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將處于10%以下的水平。我國給予銀行業“中性”投資評級。
在2009年銀行業業績增長下滑的背景下,我們認為選擇個股時需要關注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和限售股解禁數量。
給予三家防御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持有”投資評級。在2008年和2009年,工商銀行EPS分別為0.35元和0.39元,對應PE分別為10.70倍和9.81倍,對應的PB分別為2.15倍和2.03倍;招商銀行1.67元和1.74元,對應PE分別為8.01倍和7.69倍,PB分別為2.14倍和2.10倍;北京銀行0.84元和0.90元,對應PE分別為11.20倍和10.38倍,對應PB分別為1.86倍和1.79倍(均以12月22日收盤價計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