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的研究報告 頻繁的上門路演 持續的拉票電話
券商熱情的研究銷售,大量的拉票電話,頻繁的上門路演,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基金公司投研人員日常工作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內容,一些過度熱情的券商甚至讓基金不堪其擾。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與其狂轟濫炸,還不如提供精英服務。
□本報記者 江沂 深圳報道
不堪其擾的“服務”
一年一度的“分析師投票季”正式結束,作為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老程終于松了一口氣。“從9月底開始,我的手機就被券商分析師的拉票電話和郵件轟炸到幾乎癱瘓,專門用來收發郵件的黑莓[微博]手機一天要換兩塊電池。”令他更為煩惱的是,登門拜訪和路演的券商也絡繹不絕,出來接待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下午路演完了又延續到晚餐,有一些沒來得及完成路演的行業研究員還要利用用餐時間繼續路演。這樣的飯局一周有四五個,老程說,他的消化系統快要扛不住了。
事實上,“被轟炸”的并非只是投資總監,一位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展示了他的郵件系統,僅一個上午,僅一個券商研究所就發給他50多個郵件,內容大多為研究報告及統計數據。“有的研究員往郵箱發送報告的同時還會有短信通知,所以我早上還沒上班,手機已經收到一百多條短信。現在還不是季報集中披露期,到季報集中披露期就更多。我重點覆蓋的上市公司有80多家,平均每家有20個點評,我的郵箱提醒系統都失靈了。”這位研究員坦言,大部分的郵件其實根本沒有時間閱讀。
如此大量的信息轟炸全部免費,這是券商為基金分倉提供的配套服務,但在基金看來,這種以量取勝的服務讓他們難以承受。2007年以前,即便是身處第一梯隊的券商首席研究員,也是親自執筆寫報告,但現在,一些券商首席研究員配有三四個助理,他們對重點上市公司的季報、年報進行緊密跟蹤,早上六點公布的上市公司業績快報,七點半券商的相關業績點評就出現在基金公司行業研究員的郵箱里了。不過據基金反映,一些券商首席研究員署名的報告其實也是助理執筆,即便是跟蹤緊密,“干貨”也有限,受歡迎程度自然不及原來首席研究員執筆的報告。
也有基金反映,近幾年獲獎的券商行業分析師有一些是靠兢兢業業跟蹤公司、搶發公司動態點評取勝的,這在鋼鐵、交運等長期沒有行情的行業尤其明顯。“對于這些行業,基金經理可能只看某一個分析師的報告就行了,因為他們覆蓋很廣,反應很快,這些分析師起到了守土有責的作用,評選時理所當然能獲得更多選票。但我們發現,這樣定位的分析師現在越來越多,所以研究報告就開始泛濫。”談到券商報告泛濫的原因,深圳的一位基金經理這樣分析。
還有一些基金公司反映,即便是一些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現在提供的研究服務也不能令人滿意。如有券商首席經濟學家嗜好傳播小道消息,并在言語間暗示小道消息的出處如何高端,特別在2012年,揣測換屆之后的政策走向,甚至成了京城不少首席經濟學家到上海、深圳為基金服務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基金公司更希望邏輯清晰、自成一體的投資策略,在難辨真偽的海量信息面前,后者更能指導基金公司的實際投資。
只求“一瓢精華”
基金公司需要什么樣的服務?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當部分基金研究員需要的是券商深厚的人脈關系。“我們到一些上市公司去調研,有些券商只能預約到董秘層級,有的則可以邀請總經理、財務總監等出來見面。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當然更愿意參加后者組織的調研。有些券商組織的是聯合調研,幾十家機構的研究員一起提問,很難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有些券商能從基金的持倉表里發現重倉股,并能在適當的時候替你約到相關上市公司總經理單獨見面,基金公司當然更認可后者的服務。”有研究總監如是說。
定位高端、量身定做的服務幾乎是每個券商在強調的內容,但能夠做到的券商鳳毛麟角,在某種程度上,券商的上市公司資源決定了其服務的質量。有基金研究員舉例,深圳有些券商研究員能夠約到中小板公司的總經理,主要原因是這些券商保薦的中小板公司數目較多,券商研究員在服務IPO項目時,對公司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同時也建立了較好的人脈關系,因而在服務基金方面,關鍵時候就能牽線搭橋。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機構更為看重的則是券商研究員的行業背景。近年來,基金公司在海內外高校招聘了大量畢業生,因為薪酬優勢,基金公司在高校挑選的都是頂級人才。但不少公司反映,從校園到公司,由于缺乏行業背景,使得基金公司研究員存在一些短板,相比之下,券商研究員來源更雜,其中不乏一些在某一行業浸淫多年后改行的研究員。以醫藥行業為例,有一些研究員當過醫生或在藥廠做過研發和銷售,在一些關鍵時期,行業背景能夠讓基金獲得更多方向性的指導,如今年年初重慶啤酒乙肝疫苗臨床數據出臺之后,機構急需權威專家作出解讀,因為解讀的結果直接決定了基金公司第二天的抉擇。但在關鍵時候,能夠作出權威解讀的券商研究員寥寥無幾。
“說到底,我們現在需要能說服我們的研究。能說服人,就需要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有時候結論甚至不重要,我們需要的是思路。”一位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的郵箱經常收到券商研究員發的郵件,“郵件中大量的內容是‘某某公司公布的業績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測,CPI數據符合我們之前預測’等等,但關于預測,我們更看重整個分析過程及邏輯聯系,也只有能夠說服人的預測,才能讓人記得住。”這位投資總監說,有時候,錯得有道理,比蒙對了更有借鑒意義,畢竟賣方研究是啟迪思維,執行具體投資的是基金經理。
復雜的依存關系
眼下券商的研究團隊配置也越來越趨于“金字塔形”,薪酬和資源都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核心研究員手上,這也與機構的需求有關。一些資深的券商研究員是隨著上市公司逐步成長起來的,市場上一些“牛股”直接與某些資深券商研究員聯系在一起,正是他們將其推薦給市場,最終獲得機構的認可,基金有疑問也自然會第一時間找這些資深研究員咨詢。
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券商新一輪裁員或許能讓研究報告重新回到正軌”,有基金研究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認為連續幾年的股市低迷,意味著券商研究所將在今明兩年出現“瘦身潮”。今年以來已經陸續有券商研究所開始降薪,甚至一些資深的獲獎研究員的津貼也在大幅縮水。既然機構現在已不需要那么多的報告,只要保持金字塔尖的精英研究員穩定,金字塔基的普通研究員數量就大可以縮減。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中小券商可能大規模壓縮研究員數量,又或者將研究所從外部服務改為內部服務。這就意味著,券商可能不再為基金提供免費的報告。
在業界看來,2007年以后券商行業研究員數量急劇擴充,燒的是“虛火”。特別是一些大型研究所行業研究大多以小組為單位,組員在2-5人不等,從研究報告數量上看,也成幾何級數增長。但人員多未必意味著能形成合力,以往一些報告需要資深研究員及研究所領導層層審核,而近幾年一些研究所的審核機制形同虛設,這也導致了報告泛濫而質量下降。
券商研究報告大肆轟炸的背后,是券商與基金之間復雜的依存關系。一方面,基金付出了比散戶更高的交易傭金,有權利享受券商更高層級的研究服務,但事實上,機構分倉占券商收入的比例遠遠低于散戶傭金量,而且近幾年基金公司拖欠券商交易傭金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基金每年的票選決定了券商對研究所的考核,在單一的評價體系下,券商研究所才如此不遺余力地為基金服務,甚至出現過度服務的傾向。當證券行業利潤率降到一定程度,研究所沒錢可燒了,券商研究或會重回更重質量的正軌。當然,這也是基金所樂見的。
被忽略的服務盲區
一邊是部分基金公司對券商的轟炸式服務不堪其擾,另一邊還有部分基金公司卻渴望服務而不得。一些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反映,他們是券商研究所服務的“盲區”。特別是一些剛剛成立、還處于投入期的基金公司,其規模一般在一百億以下,股票型基金規模小,給券商創造的分倉收入微乎其微。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某小型基金公司全部支出的券商交易傭金為600萬元,而長盛同慶單只基金創造的交易傭金量就達到700萬元。在券商抓大放小的策略之下,創造傭金少的基金享受的服務自然就少,同樣,規模小的基金的投票權相對也少,券商研究所在爭取選票時也不怎么重視,因此他們很難獲得大券商的全力支持。
對于這些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來說,研究人員和研究費用恰恰是最為匱乏的。據了解,有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仍采取“投研合一”的形式,有一些行業研究員同時要兼顧數個行業的研究,在大基金公司基本不限制研究員出差到上市公司調研的同時,小基金公司則因為嚴控辦公成本,調研的要求經常被領導駁回。事實上,他們才是最需要研究服務的群體。但在券商縮編之后,他們所獲得的研究支持將越來越少。“熱鬧是別人的,我們什么都沒有。”一個剛剛成立的小型基金公司研究員這樣感嘆。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