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靖曦
原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微博)最近一次在大眾面前露相時,其頭銜已經變為“海通證券副總裁”。
作為國泰君安證券(微博)元老級的人物,李迅雷的出走讓弱市之中的券商人才爭奪戰顯得更為激烈。根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已有數十名券商首席行業分析師或老總級人才跳槽,而被挖角的新進分析師則更是數不勝數。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業的人才流動越來越頻繁,而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自身職業規劃的考慮是跳槽最主要的考慮,而薪酬又是最主要的原因。
跳槽頻率加快
“我們了解到的內部情況是,李迅雷三個月前就來了,只是一直沒有公開此消息”。海通證券成都營業部員工楊明告訴記者。喜歡李迅雷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在內,所以他的加盟對于我們海通證券做大做強是有好處的。”
市場傳聞稱,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微博)提出辭職,即將入職中金公司。而早些時候,龔方雄、哈繼銘、梁紅等大投行首席經濟學家亦相繼轉會。申萬研究所的副總經理黃燕銘也已轉投瑞銀。首席經濟學家們并非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但這些招牌人物擔負著公司的品牌形象,其各種言論常常成為市場焦點,所以其跳槽也就更受人關注。
相比于首席經濟學家,行業分析師的命運顯得更波折。中信證券的一些行業首席分析師今年紛紛轉戰自營部門:首席策略師于軍調任資產管理部門擔任總經理,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也有研究員轉向機構銷售,醫藥首席分析師姚杰的工作也在公司內部變動。
除在本公司流動外,也有投奔賣方機構的人才。中信證券原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兵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浙商基金,擔任投資總監。張兵領導的團隊于2010年度獲得CCTV、《中國證券報(微博)》舉辦的“中國證券分析師金牛獎”TMT行業第一名;多次入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并于2004年、2006年、2007年三次獲得“最佳分析師”榮譽。
而申銀萬國(微博)研究所原策略團隊五個人走了兩個。去年他們曾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團隊”第一名,成員包括袁宜、朱安平、凌鵬、夏欽、馮宇。而近期出走的兩人是袁宜和朱安平。袁宜的去向是富國基金(微博),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朱安平則到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做投資。
海通證券則被同行挖角,其保險首席分析師被中信高價挖走,小型券商也將“魔爪”伸向了海通,僅華創證券就高價挖走其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等3人。
興業證券(微博)原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微博)也于2月份離職,目前任職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該公司是第三方咨詢機構。
人員越來越年輕化
分析師的頻繁流動,讓券商負責人備感壓力。“我們這幾年薪酬只升不降,而且大家都有目共睹,這幾年行情不好,傭金這一塊的實際收入持續下降。但別的券商和機構開出更高薪酬,對分析師還是具有很大誘惑力。不過,我估計券商內部的薪酬不會相差太遠。”中信建投成都營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了解到,這些欲跳槽的分析師正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據記者統計發現,在流向買方機構的隊伍中,分析師資歷越來越淺,呈現年輕化趨勢。進入證券行業3年的分析師隊伍中,其流動性最強,跳槽方向多為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現在分析師畢業剛進證券公司就想著拿執業執照,然后跳槽去買方,但他們遠遠都未完全成熟。”國信證券研究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研究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日積月累。只看現有的高薪誘惑,忽略背后的努力是眼下年輕分析師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
薪酬不滿是主因
成都無憂求職網獵頭張先生告訴記者:“對原東家的不滿只是分析師離職或跳槽的小部分原因,而更重要的部分則是出于對自身職業規劃的考慮。”不過,薪酬顯然也是知名分析師頻繁跳槽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者通過采訪發現,目前證券行業賣方分析師內部職級結構大多按助理研究員—研究員—高級研究員—首席研究員劃分。與之對應的是,薪酬結構也同步逐級升高,年薪酬收入從20萬元到百萬元之多不等。宏觀、策略以及重要行業的明星分析師,年薪300萬元也只是行業平均水準,有些分析師的價碼甚至高達500萬元。
而為了挖掘人才,銀河證券可謂不惜“血本”。業內盛傳“銀河證券為了吸引一流分析師加盟,給出的最高價碼是年薪500萬元”。然而,并非所有券商研究員都有這樣的身價,少的也就只有十幾萬元。目前大家哄搶的是明星分析師,明星分析師身價如此之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分倉收入。“天價招聘分析師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少,這與券商分倉收入、研究水準趨向穩定有關系。已經形成一整套成熟激勵體系的機構不可能拿出比現有條件高出很多的薪酬。”長江證券研究所相關人士表示。一個可以佐證的例子是,近段時間,薪酬泡沫事件出現在銀河證券、齊魯證券等券商研究所中,他們是為了提升自身研究品牌、爭取機構分倉收入才采取了上述手段。
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分析師的挖與被挖,在業內其實已經不算是新聞,只要不超過一家券商的承受能力,都屬正常情況。畢竟工作這件事是雙向的,公司有意向雇傭,同時也要被雇傭者同意才行。不可能因為幾個人的離職就使整個研究所癱瘓。至于離職率的問題,這就要看各公司的人事系統了,是否有良好的晉升機會,是否有很好的員工激勵制度等相關的一些配套政策。
針對研究員離職變動頻繁的現象,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表示,近幾年來,國內資產管理業務迅速發展,研究人才又通常是投資經理的后備庫,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發展,因此挖角離職現象時有發生。“面對人才經常被挖,我們也很苦惱。不可能出臺限制流動的措施,有時候只能抱著向業界輸送人才的心態去面對這件事。”上述業內人士說,“和其他券商不同,我們傾向于自己培養人才,極少數從別處挖角。”
國泰君安:
原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轉會”海通證券副總裁
中信證券:
首席策略師于軍——調任資產管理部門擔任總經理
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兵——進入浙商基金,擔任投資總監
安信證券: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份,安信證券共離職33人。其中包括5名首席分析師,8名高級分析師。行業研究共離職25人,涉及18個行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