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霖 ○編輯 朱紹勇
有消息稱監管部門正在醞釀新規,擬禁止未經授權的公共媒體轉載或引用券商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這意味著券商研報很有可能在公共媒體領域消失。專業人士認為,券商研報之所以頻頻引發爭議,其主要原因在于研報的服務對象發生“錯位”,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架起券商研究機構與不同投資者之間的“適用性橋梁”,而投資顧問服務則有望成為充當“橋梁”的重要作用。
研報爭議緣于服務對象“錯位”
專業人士指出,研究報告是券商為客戶特別是機構客戶提供服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適用性,并不具有公共屬性。但是,一些中小券商為了擴大影響和提高知名度,授權公共媒體發布其研究報告,造成媒體上研究報告泛濫的局面,此次相關部門醞釀新規,擬禁止未經授權的公共媒體轉載或引用券商研究報告,其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避免投資者因誤讀研究報告而遭受投資損失,引起法律糾紛。
自去年以來,券商研報頻頻陷入爭議,業內人士指出,部分券商研報遭到個人投資者質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股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券商研報很難對其各個方面、各個因素、各個環節做出全面準確的預測和判斷,理論上不可能,實際上也做不到。“研報結論是分析師基于已掌握的公開信息,進行加工整理,通過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而得出的投資建議,由于會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與現實的投資收益確實可能存在一定的距離。”該所長指出,諸如媒體轉載時間滯后、信息渠道不對稱、對上市公司非公告信息有不同理解等因素,也都有可能導致投資者對研報的誤讀。
投資顧問有望充當“中轉橋梁”
上述券商研究所所長認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對研究服務的不同需求,是導致券商研報身陷尷尬境地的重要原因,研究所原本是將機構投資者作為主要服務對象,更注重的是信息的真實性和邏輯關系的準確性。而個人投資者則更在意研報的結論,這是二者的主要差異。由于機構投資者具備信息再加工能力,能夠在研報信息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判斷,因此,機構投資者投資的成功率就能夠大大增加。
鑒于普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差異,對如何更好地為個人投資者服務,專業人士認為,投資顧問服務有望充當起“重視邏輯”的研究所與“重視結果”的個人投資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某券商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研報雖然并不完全適合所有普通個人投資者使用,但券商可以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投資顧問服務。他指出,去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同時發布了《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和《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這一系列動作,就是為了滿足不同投資者對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不同需求而推出的監管法規和措施。“投資顧問產品以研報為依托,并將研報結論轉化成適合個人投資者閱讀使用的內容,通俗易懂,時效性強,也更便于投資者應用。”這位高管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