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安麗芬
東阿阿膠(000423)4日晚間的一紙澄清公告再次把券商的“不靠譜”推到公眾面前,而始作俑者竟是大名鼎鼎的申銀萬國研究所。這一切皆源于一份《阿膠塊每公斤零售價5000元不是夢》的研究報告。就是這份意味著漲價的研報頓時讓東阿阿膠陷入了輿論漩渦。
東阿阿膠竭力澄清
東阿阿膠在澄清公告中稱,有媒體和券商報告提到:“公司擬調整阿膠衍生品復方阿膠漿的說明書和價格,目前是1天服用3次,1次1支,計劃改為1次2支。”“到2015年東阿阿膠塊每公斤零售價格非常可能達到5000元。”“九朝貢膠從幾千元提到目前3.28萬元,今年冬至將提到11萬元左右。”
針對上述傳聞,東阿阿膠澄清道:公司主產品復方阿膠漿,臨床用于氣血兩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白細胞減少癥和貧血,用量為一次20ml(1支),一日3次。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規定,藥品說明書所載用法用量內容變更,要有科學的藥物安全研究和臨床試驗研究結果支撐,同時必須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評批準,不是任何企業和個人可以擅自改變的。“截至目前,公司未申請修改復方阿膠漿說明書用量,故上述關于調整用量的傳聞內容不屬實。”
另外,東阿阿膠表示,產品價格調整將視市場情況而定,近期不會調整。但券商研究人員卻不這么認為。在6月28日東阿阿膠股東大會召開后的兩天,多家券商機構以“股東大會溝通紀要”的形式發布研究報告,透露東阿阿膠有提價打算。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員的分析報告則提出:“1980年-2011年,茅臺價格上漲115倍,蟲草上漲799倍,而同期阿膠價格只上漲49倍。作為保健品,阿膠每天只需要9元的消費金額,目前價格遠未體現內在價值,如有機會,公司還會繼續回歸。”
申銀無奈道歉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上述研報出自婁圣睿與羅鶄兩位分析師之手。二人在這份研報中均承諾,此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自己不曾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但就是這樣一份研報,令東阿阿膠竭力澄清,申銀萬國也無奈“道歉”。
申銀萬國研究所對這份調研報告的補充說明表示,該調研報告的表述是有欠缺的。一是沒有準確闡述只針對特定人群“腫瘤病人”,二是沒有準確說明必須履行的審批手續。所以,這部分文字表述不嚴謹,說明不完整。本所就報告制作的缺憾導致客戶可能產生誤解的情況,鄭重向我所客戶、向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致歉。
“相當一部分研究員的報告一直不嚴謹,很多是從網上‘鼓搗’出來的,可信度不高。”一家券商的李姓工作人員向導報記者透露,相比較來說,一些實地調研的報告具有一定可信度。但據申銀萬國研究所的說明,婁圣睿和羅鶄確實于6月28日參加了東阿阿膠股東大會,并與公司高管進行了交流。令人不解的是,實地調研后的報告與上市公司的初衷有很大出入不說,還摻雜不少猜測的成分。
不靠譜的券商們
與東阿阿膠的遭遇比起來,冠昊生物(300238)與渤海證券的“恩怨”則令人啼笑皆非。6月24日,渤海證券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針對冠昊生物的新股定價報告,標題赫然是“專業補腦殘 國產植入醫械并蒂蓮”。報告一出,便引起網友炮轟。有新浪博友質疑道,是上市公司腦殘,是研究所腦殘,還是我們這個行業腦殘了?而冠昊生物也受連累,被網友戲稱為“腦殘公司”。
同樣是在6月24日,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黃巍發布研究報告《推高端產品拉升企業形象》稱,涪陵榨菜(002507)今年推出的600克裝沉香榨菜零售價為2200元,成為涪陵榨菜最高端的產品。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網友驚詫道,“一月的工資只能買一包榨菜”,“榨菜都變成燕窩的價了”。
熱炒了一周后,涪陵榨菜6月29日發布澄清公告稱,高端產品沉香榨菜系公司2007年初推出的一款禮品榨菜,沉香榨菜自推出至今正常銷售,對公司的業績影響甚小。
“出現上述情況,一般不引起輿論關注就不了了之了。”上述李姓工作人員表示,道不道歉,要看券商的態度。
法律責任
今年以來,各大券商研究報告頻繁出錯,令上市公司頻頻出面澄清。從中國寶安(000009)“石墨礦”事件到寧波聯合(600051)“被銻礦”,再到中信證券的“天價榨菜”事件,大券商的研報一個比一個不靠譜。另外,研報中也不乏抄襲現象,兩家券商出具的研報可能相差無幾。如今又出了東阿阿膠“被調整劑量”一事,讓一貫以嚴謹著稱的券商們名譽掃地。
頻繁出現的“烏龍研報”,不僅令券商陷入信任危機,還可能因此惹來官司。事實上,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就禁止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傳播虛假、不實、誤導性信息;署名的證券分析師也應當對證券研究報告的內容和觀點負責,保證信息來源合法合規,研究方法專業審慎,分析結論具有合理依據。
“東阿阿膠和投資者都可以對申銀萬國提出訴訟。”山東豪才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凱5日表示,錯誤的研報不僅對上市公司造成了不利影響,還誤導了投資者,二者都是受害者。
據導報記者了解,在中國寶安事件中,被誤導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一些有嚴重損失的投資者將發布研報的券商告上了法庭。“投資者雖然可以訴訟券商,但不好舉證自己購買股票是否受研報影響,也不好證明損失是否是研報導致的。”楊凱表示,訴訟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