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忻尚倫 實習生 唐思慧
作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重要環節,自去年即開始討論的保薦代表人(簡稱“保代”)制度改革已經進入了最后審核流程。數名券商業人士證實,今后保代可同時簽字的IPO(首次公開發行)項目,將從現在2個擴展到4個;而保代考試頻率也將增加,從現在的一年一次增加到一年兩次或四次。
簽字實行“2+2”模式
“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將明顯改變目前保代的緊缺局面。”一券商業高層說道,以稀缺性產生的保代行業百萬元年薪水平將直線下降,保代的競爭力將被實力所替代。
本輪保代制度改革的主旨是擴大從業人員數量。“一則,可滿足不斷擴容的IPO需求。二來,可以改變因稀缺性而抬高的保代身價,使他們的競爭力更多體現在專業能力上。”上述高管說道。
相比目前的制度,此次改革主要擴大了保代的簽字項目數量,并增加了保代能力考核的次數。今后單一保代可簽字的股權融資項目,將從現在的1家證監會發行部審核項目、1家創業板部審核項目,增加到2家發行部審核項目、2家創業板部審核項目。目前國內單一保代簽字項目,從項目介入到上市輔導期結束,運作周期通常在2到3年。
證監會發行部負責主板和中小板公司的IPO項目審核,創業板部負責創業板IPO公司審核。當下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保薦機構向發行部、創業板部申報的單個股權融資項目,應當指定兩名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1家發行人的保薦工作。也就是說,改革之后,兩名保代可同時在2家主板(或中小板)公司、2家創業板公司的IPO項目上簽字。
8年保代制首迎大擴容
此外,保代考試將由中國證券業協會統一組織,而保代考試的單科成績有效期也將延長到一年。更進一步,一年一度的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也有望增加到一年兩次或一年四次。
中國的保薦代表人制度從2004年開始實施。由于保代供給量完全無法跟上IPO的擴容速度,因此保代的薪酬也始終處于百萬元的高水位。在因稀缺性產生的高薪制度下,也驕縱了保代的無序性執業操守,并成為業內的“慣例”。
上述券商高管稱,保代制度改革一直有風聲,“有實質性的推動確是從去年年底開始,而有那么快的推進速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在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任職后,不斷提出要求要對證券行業進行改革,”他說道,“給我的感覺是,以前監管層對創新的態度是更關注平穩和風險,而現在是上面在推著我們往前。”
自郭樹清履新之后,證監會已向4名保代開出了罰單。據證監會披露的保薦信用監管信息統計顯示,從2004年至今的8年間共有47名保薦代表人被采取監管處罰措施。保薦制度弊端已顯露,權力集中進行尋租,執法力度過弱,制度形同虛設等。
首先備受詬病的是現行的保薦人考試制度。已考了兩次但仍未通過的一位投行人表示,自己還要繼續考。一個考試的通過意味著身份的轉變。
但事實上,通過考試的人是否意味著保薦人的能力則有待商榷。“投行人要一邊做項目,一邊考試。有的人項目不做,都把精力放在考試上。一些人盡管把項目做好了,但卻沒有時間通過考試。而有些保薦人其實實踐能力很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