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研究所新財富排名下滑,投行項目74%破發,資管產品75%浮虧
理財周報記者 張欣然 丁青云/文
一場評選,再次把安信證券研究所的問題擺在臺面上。
從分析師集體跳槽,到頒獎禮上的光彩暗淡,僅僅是暗流的表面。高善文(微博)給安信證券帶來的光環,亦無法遮住安信研究所實力下滑的勢態。
“雖然安信研究所實力下滑趨勢在我的預期之中,但今年獲獎排名下滑速度,確實挺讓人意外。”一位去年從安信離職的研究員感嘆。
從某種意義上說,安信研究所的“落寞”,更多折射出”會管券商“安信的管理和機制困局。
安信證券到底怎么了?
高善文意外落選三甲
“宏觀經濟分析師第四名,安信證券高善文。”當頒獎嘉賓念出這一結果時,場下吁噓聲一片。
11月25日晚,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在某財經媒體舉辦的最佳分析師評選活動上,坐在臺下的分析師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中信證券是當晚最大的贏家。會場上,中信證券(微博)所在區域幾乎橫跨整個前排,其當晚共獲得所頒41項獎項中的26個,占比63%。位于會場右前端的申銀萬國(微博)及招商證券(微博)也均獲得21個獎項。
而隱匿于會場右后方的安信證券卻讓人大失所望。今年,安信證券研究所僅獲得4個獎項,分別是策略研究第二名、宏觀經濟第四名、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第四名及最具影響研究機構第七名。行業研究方面幾乎全軍覆沒。
“以高博士的水平不應該只排在第四名”、“今年安信這么差,能獲得第四名不錯了。”兩種不同截然不同的聲音成為了當晚最為熱議的話題。
不少業內人士力挺高善文。“高博士的東西,包括新周期理論,買方還沒那么快吃透。”業內某知名分析人士指出,“況且,水晶球分析師評選,高善文宏觀經濟拿了第一,不要把評選太當回事。”
不少人士指出,該獎項和水晶球投票方覆蓋面不同,水晶球覆蓋到了主要機構,而新財富幾乎全覆蓋全部買方機構,導致結果有差異。
安信證券也指出,“在新財富排名的下滑反映了不同投票群體看法和評價的差異。”
但也有人指出,“高博士的水平不容置疑,但今年的業績的確有硬傷,落選也是情理之中。”
在一位熟知安信研究所的某券商人士看來,“安信證券今年表現比較差,策略和宏觀研究是它的亮點,但行業研究一直拖后退,整體實力很一般。”
對比前兩年,安信證券今年的成績確實不盡如人意。
2009年安信證券共攬獲該評選活動10個獎項,其中包含宏觀、策略及4個行業研究領域的獎項,同時還被評選為當年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第五名。
2010年,安信證券同樣斬獲10個獎項且部分獎項名次提前,宏觀經濟研究小組高善文、莫倩、尤宏業排名第一。而今年所獲獎項僅占去年所獲獎項的30%,退步十分明顯。
“雖然安信研究所實力下滑趨勢在我的預期之中,但今年獲獎排名下滑速度,確實挺讓人意外。”上述前安信證券研究員稱,“高善文加入后,安信證券確實大放光彩,但僅僅有明星效應是不夠的,行業研究方面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主要與安信證券在培養人才、競爭和激勵機制方面過于保守有關。”
對此,安信證券認為:“在各類評選活動中,獲獎數量的增加與減少是正常的現象,研究機構的實力評價,應該長期地、綜合地分析評價。”
研究所弊病凸顯,被指“服務不認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安信研究所的實力很一般,主要靠高善文和程定華撐場面。”一位接近安信證券的機構人士表示,“高、程二人的光環掩蓋了安信研究所實力沒落的事實。”
四年前,安信證券重金挖下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及其帶領的光大證券分析師團隊。近一兩年來,安信證券分析師因薪酬體系及個人發展問題頻頻出走。
但在安信證券某離職研究員看來,研究員薪酬偏低只是表面原因,隱藏在安信制度層面的多種弊病才是真正原因。
“對我們這些剛出道的新人來說,一開始薪酬低并不是問題,關鍵是能提供什么樣的職業發展路徑和激勵機制?”安信研究所一位現任研究員如此追問自己的東家。
“安信研究所內部矛盾多,人事斗爭激烈,是典型的國企弊病。最明顯的是,制度朝令夕改,喜歡改考核機制。去年,我們的考核本來靠前,立刻就被修改了規則,搞到墊底,個人利益導向明顯。”已跳槽至競爭對手的一位研究員至今仍難以平息憤怒。
這一說法得到了多位安信研究所人士的證實。“考核機制改了幾次,我去年10月走之前就改過一次。”一位已跳槽到某私募的研究員證實。
“研究所、經紀業務,都是高度市場化的業務,公司的體制卻非常不市場化,落后是必然的。”前述安信在職研究員指出。
“安信是非常典型的國企,一天到晚講風控,過于求穩不求上進,跟不上市場的步伐。” 前述在職研究員進一步指出,“實力下降,根本原因不是人流失,而在機制。研究所人來人往是常事,去年國金證券也走了不少人,大家都在失血,可是國金研究所業績并沒因此而嚴重下滑。”
“安信證券太不重視行業研究了,讓很多研究員感覺發展到了瓶頸,再加上薪酬因素,迫使其跳槽。”某異地券商資管人士認為,“一個團隊的好壞取決于公司的管理和激勵機制是否健全,如果研究員價值得不到體現,或是工作得不到預期的尊重,離開是必然結果。”
據了解,安信證劵研究所“離職”風波過后,又注入了一批新鮮血液。“現在規模很大,有80號人左右,很多是剛畢業的學生。”前述安信證券在職研究員透露。
該研究員透露,目前,安信挖過來的研究員多來自中小券商,還有不少是剛剛畢業的學生。
而買方客戶也頗有微詞。“安信研究所的人太高傲了,研究范圍不全面,質量不好,對異地券商的服務也不夠認真。”談及安信,其一位買方客戶略帶憤怒。
某業內人士也指出:“安信出的報告不夠多,而且服務較少,高博士基本不出來,宏觀組其他人路演的也不多。”
這一切,在基金分倉收入上已看出微妙端倪。據近三年安信基金分倉收入統計數據來看,其業績呈下滑趨勢。Wind資訊顯示,2011上半年,安信獲得的基金分倉收入總傭金為1.04億元,同比下降17.76%,傭金席位占比3.69%,同比2010年4.17%的傭金席位占比,減少了0.48%。
74%高破發率,兩保代或被罰
研究所問題,折射的只是安信證券的一面。
“我們排在首位考慮的,永遠是安全、合規,千萬不能出差錯。”安信證券一位中層人士一再強調。由破產券商重組而成的安信證券,深知“安”字之重。
“過分保守的另一面,是缺乏創新性,機構官僚化,失去市場嗅覺。”前述安信離職研究員直言不諱。
即便如此,安信證券投行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今年以來,安信證券投行承銷收入5.12億,行業排名第六。
不同于同城國信證券和平安證券(微博)的中小型項目定位,安信證券對投行市場定位為“大中型項目”。
但其保薦的項目,質量情況卻頻頻亮紅燈。Wind數據統計,2009年IPO重啟以來,安信證券共承攬19家公司IPO,截至2011年11月29日,15家公司股價處于破發狀態,破發率為74%,為深圳券商中最高者,在大中型券商中,破發率排名第二,僅次于中金公司(75%)。
其中,破發程度最嚴重的是,被安信投行人士奉為“得意之作”的華銳風電,上市不到一年,股價已較發行價跌掉了51.6%。
此外,其保薦項目業績變臉情況也不容樂觀。安信證券近兩年所做的19單IPO項目中,今年前三季度,10家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巧合的是,這10家業績變臉的公司,全部出現了破發情況。
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2條規定,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國證監會可根據情節輕重,自確認之日起3個月到12個月內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情節特別嚴重的,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證券和中德證券聯席保薦的華銳風電,今年前三季營業利潤下滑57.45%,若全年無法扭轉頹勢,按前述規定,安信證券保代王鐵銘和朱斌被罰可能性很大。
“安信身為會管券商,保薦項目質量卻這么差,實在難以讓人信服。”深圳一位大型投行總經理指出。
逆勢發力資管,75%產品浮虧
安信證券逐漸引人關注的,還有資管業務。
目前,安信證券共發出了4只集合理財產品,截至2011年12月1日,4只產品總規模約為23.01億元,規模排名行業第23位。今年以來,這四只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89%。
2009年5月22日,安信證券成立了第一只集合理財產品“安信理財1號”,是一只限定性債券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一直以穩健、低風險而著稱。所以“理財1號”也成為了安信證券唯一一只凈值過1元的集合理財產品。
但安信證券隨后發行的“理財2號”、“理財3號”、“基金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尤其是“理財2號”,浮虧最為嚴重。
據WINF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1日,“理財2號”累計單位凈值為0.84元,今年以來總回報-14.8%,在128只同類產品中排76位。同類型的“理財3號”今年以來總回報-2.81%,累計單位凈值為0.99元,前述兩只產品的投資主辦均為饒硯琴。
盡管市場形勢不佳,但安信資管仍在擴張狀態,廣貼英雄榜單,招聘權益類投資主辦3名、固定收益投資主辦3名、專項產品投資主辦2名。
而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安信理財1號,安信理財2號投資主辦張煜和蔣暢均被更換。
對此,安信證券回應:“這是公司正常,在不斷完善產品線的過程中,引入優秀人才。公司對資管業務的戰略定位一直是核心業務。”
“安信資管今年確實發力了不少,但業內還是不太關注,抓不出亮點,特色不足,不過產品發行規模挺大的。”上海某券商資管高管如此評價安信資管業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