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銷家數減少68.8% ,承銷費減少62.9%,占總份額比重減少5.34個百分點
■本報見習記者 李 文
隨著上半年大摩華鑫、一創摩根和華英證券3家合資券商的正式加盟,合資券商陣容擴至10家。不過從合資券商今年前三季度IPO承銷業績和去年同期相比來看,部分合資券商的生存危機并沒有得到緩解。
今年前三季度,合資券商IPO承銷家數、承銷收入、承銷費占總份額比例呈現“三減少”態勢。10家合資券商中,僅有4家券商共承銷5單IPO項目,承銷家數減少68.8%,承銷與保薦費4.44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2.9%。另外,今年前三季度4家合資券商承銷與保薦費占總份額的4.07%,比去年同期減少5.34個百分點。
合資券商IPO業績
不敵去年同期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53家券商合計承銷了231單IPO項目,共計獲得承銷與保薦費108.86億元,募集資金2296.4億元。其中,僅有5單IPO項目是由合資券商承銷的,共計分得承銷與保薦費4.44億元,占總份額的4.07%。
不論是所有券商的承銷項目還是合資券商承銷業務的表現,去年同期都要好過今年以來的情況。去年同期,56家券商合計承銷262單IPO項目,共計獲得承銷與保薦費121.3億元,募集資金3845億元。其中,共有16單IPO項目是由合資券商承銷的,共計分的承銷與保薦費11.97億元,占總份額的9.41%。
今年前三季度,合資券商的承銷情況中,瑞銀證券承銷了2家,華英證券、海際大和、中德證券各承銷1家,而中金公司、高盛高華、財富里昂、瑞信方正、大摩華鑫、一創摩根6家則在A股IPO項目上一無所獲。盡管今年有有三家合資券商加盟中國資本市場,分別是大摩華鑫、一創摩根和華英證券,但是承銷業績卻不如去年同期。去年同期,共有7家合資券商,6家持有IPO承銷項目。其中,中金公司承銷5家居首,中德證券承銷4家、財富里昂承銷3家、瑞銀證券承銷2家、瑞信證券和海際大和各承銷1家,高盛高華沒有承銷項目。去年6家合資券商獲得的承銷費是今年同期的約2.7倍。今年前三季度合資券商承銷費占總份額比重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4個百分點。
相比起來,瑞銀證券這兩年的表現在合資券商中可圈可點的。瑞銀證券承銷了比亞迪和龐大集團,雖然其保薦的兩家公司上市后業績大變臉,引起市場的質疑,但分別獲得承銷與保薦費用4550.4萬元和2.28億元。承銷金額方面,瑞銀證券以77.22億元在2011年所有券商排第5,保薦承銷收入2.74億元,排第11位,這一成績,不僅位居合資券商之首,在全行業來講,也是個好名次。
中金公司去年同期承銷了5單IPO項目,今年的業績卻大不如前,今年以來一單IPO承銷項目都沒有。去年同期,中金公司承銷了農業銀行、光大銀行、陜鼓動力、中國西電和東方財富,共獲得承銷與保薦費用7.03億元。不過,中金公司的IPO項目承銷金額卻位于所有券商之首,達到378億元,但是截止今年三季度,在IPO承銷金額上卻被中信證券超越。中德證券這兩年的表現也不錯,去年前三季度承銷4單IPO項目,分別是同德化工、啟明星辰、格林美和漢王科技,共募集資金28.6億元,獲得承銷與保薦費用1.15億元。
從承銷金額來看,在去年同期6家獲得IPO項目的合資券商中,中金公司的承銷金額居首,為378億元;其次是瑞銀證券,達到66.79億元;第三名是財富里昂,為43.34億元;中德證券攬入4家IPO承銷項目,承銷金額位居第四,為28.62億元;瑞信方正以6.44億元承銷金額排名第五,而海際大和不僅是合資券商IPO承銷金額最少的一位,也在所有券商IPO承銷金額排名中位于最后一名。
合資券商“內憂外患”
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證券業協會2010年度的排名中,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排名前5名分別由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國泰君安、瑞銀證券摘得。表面上看,前5強中合資券商占去3席。但仔細分析,中金公司在大摩退出后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已經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合資券商。而瑞銀證券的承銷金額雖然靠前,但股票主承銷家數僅有9家,也僅是平安證券的1/5。再看盈利方面,自2007年以來,合資券商的凈利在我國券商行業排名中,常出現在隊尾。2007年,瑞銀證券巨虧2.59萬元創下行業虧損之最;2008年,海際大和、財富里昂、瑞信方正虧損,凈利排倒數第9、10、11位;2009年,海際大和和財富里昂分別虧2681萬元和694萬元,是當年僅有的兩家虧損券商;而在去年,海際大和和中德證券分別只有82萬、176萬盈利,行業排名墊底。不過,由于牌照等限制,外資投行中僅中金公司和瑞銀證券獲得全牌照,其余合資券商業務主要在投行項目上。而外資投行的成熟經驗能否成功移植到中國資本市場難有定論,券商主要還是靠經紀業務,所以合資券商的低盈利現狀在目前很難改變。而且隨著平安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這些擅長于中小企業IPO的券商快速發展,合資券商未來的發展再度受到嚴峻挑戰。
不只是業務方面,在公司內部管理層方面,合資券商也存在“特有的”麻煩。在合資券商中,中外雙方股東在戰略定位上存在分歧:中方股東一般都是一些較具發展根基的地方性券商,希望借助外方的品牌和經驗擴大影響;而外方股東往往希望積累中國客戶資源,分享中國資本市場高投資收益,尤其是謀求控股,服務于其跨國戰略。
總體上看,合資券商在與國內券商的各項比拼中暫落下風。由于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外資還是希望通過合資券商曲線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但33%的投資比例限制了外資券商在合資券商中話語權。今后合資券商的路該怎樣走,是擺在雙方面前的難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