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券商視為香餑餑的投行部門,如今卻在經歷著一輪降薪風潮。記者獲悉,繼國信證券的投行部門大舉降薪之后,平安證券也加入這一隊伍。近日業內又傳出中信證券投行部降薪20%~30%的消息。業內人士預期,投行已經步入集體降薪時代。其背后,是股市節節下跌導致的投行業務縮水。
投行調整薪資,保代收入猛砍20%-30%
對于動輒身價上百萬的保代來說,2011年或是其命運的轉折點。林峰(化名)是國內某證券投行部十年的老員工,近日他卻選擇了離職。而導火索就是該部門推出的降薪舉措。“集團要降低保代的薪酬標準,簽字費和津貼各降50%。這導致整個保代團隊出現大地震。”林峰告訴記者。據林峰介紹,目前保代的收入分為固定工資、津貼、簽字費、項目提成和年終獎這幾個部分。其中,津貼一般為每月10萬元。除了固定收入外,保代收入主要來自項目的簽字費和提成。以林峰所在的券商為例,其中,IPO項目簽字費是80萬元,再融資項目是60萬元。在這樣的薪酬體系下,2010年林峰所在券商的保代收入在500萬-1000萬之間。如今,大舉的降薪意味著保代收入的迅速縮水,也導致了投行部門人員集體出走。
記者獲悉,同樣處于深圳的市場化券商——國信證券,早在半年前已經對保代的薪資結構做出調整。“半年前,國信已經把保代的基本工資由150萬元降至70萬元,項目簽字費則提高至70萬-80萬元。”一位投行業內高層陳海(化名)透露。
“薪資結構調整的目的就是鼓勵保代多干活,多到一線去搶項目。讓項目多、多干活的保代多拿錢,沒項目的保代就少拿錢。”陳海舉例說,目前公司養一個保代的平均成本高達300萬元,其中固定收入為150萬元左右。假設一家券商養著10位保代,在沒有項目發行、公司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券商也要承擔1500萬元的成本。
不僅是國信,中信證券也傳出近期投行將要降薪20%-30%的消息。“中信的人事部門已經擬定好降薪方案,處于摸底征求意見階段,只是還沒開始實施。”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投行高層透露,北方多家大型券商都在醞釀通過薪資結構的方式來降低保代的收入。
股市低迷保代人才不缺,導致降薪潮起
“國內投行即將進入降薪時代”,國信證券投資銀行業務部總經理周可君如此評價。投行降薪的背后,反映了券商對于股市的悲觀預期。“投行是一個收入與業務直接掛鉤的部門。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寒冬,這使得投行業務也進入熊市。”廣州某券商投行部總經理李駿(化名)介紹。
資本市場的低迷,讓券商開始尋求成本壓縮之道,甚至不惜降低保代的收入。其中,保代資格不再稀缺也是公司降薪的一大理由。“過去的保代是稀缺資源,是公司的資格和牌照。各家券商都在爭搶,這使得很多保代不干活,只在項目上簽字就能拿三四百萬元的收入。但對券商而言,卻背負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某小型券商投資業務部董事注意到,自從保代的供給增加后,各大券商都在計劃調整保代收入。
據記者采訪了解,業內普遍反映保代的平均收入水平較前幾年有所下降,但年收入仍能維持在100萬-200萬元之間。
保代年薪之謎:2010年平均年薪608萬元
投行的保薦代表人,俗稱保代。他們低調、忙碌,掌握著資本的定價權,往往身家千萬。盡管投行的體系各不相同,但大體結構一致。基本薪酬結構為:基本工資+保代津貼+簽字費+項目提成+年終獎等。
某家媒體曾經對保代的年薪做過如下估算:綜合計算,一個保代一年的估算收入=150萬元基本工資+簽字項目個數×40萬元+當年參與項目的總承銷保薦收入總和×(1-25%)×50%×15%。根據上述模型,在國內1864位保代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100位IPO最活躍保代,對其2010年的薪酬做出估算。則這100位精英保代2010年平均年薪為608萬元,其中共有41位保代年薪超過500萬元,最低也有258萬元。 據中國經營報
啥是保代人?
保代即是保薦代表人。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負責證券發行、承銷項目的開發及執行;與項目相關機構的主管部門進行溝通,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等。綜 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