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靜 上海報道
繼平安證券保代“出走門”之后,中銀國際要赴其后塵再起離職風波?
9月2日,中國一重發公告稱其保薦代表人中銀國際周智輝因工作變動更換為余露和楊志偉,而同樣是由周智輝負責的金隅股份也在同日公告稱其保薦代表人更替為陳興珠、羅浩,而在今年6月,由中銀國際保薦上市的中南傳媒,也稱其保代之一的陳耀已更換,記者查閱資料還發現,中國一重另外一名保薦人姜濟卿在去年年底早已離開中銀國際,而轉投瑞銀證券。
中國一重是2010年2月上市,當時簽字的是姜濟卿和周智輝,姜在去年9月份就跳槽瑞銀證券任職投資銀行部任執行董事,而次年周智輝又另謀高就,中南傳媒是去年10月上市,周智輝負責的另一項目金隅股份是在今年2月剛剛上市,三單IPO的保薦人均是上市僅半年之后就跳槽,這究竟是何原因,而項目后續又如何跟進呢?
都是利益惹的禍?
本報記者了解到,平安證券投行近一個月離職的保薦代表人已經超過20名,背后原因是2010年底承諾的一筆巨額獎金沒有兌現所致,迅速又有市場人士指出中信證券大面積降薪20%-30%,員工叫苦不迭。那么中銀國際的人事變動是否也是緣于薪酬方面的原因?
“保代之間的流動我認為很正常,這本身就是一個流動性非常強的行業,至于說為什么跳槽也可能是薪酬方面的原因,但我們并不清楚。”金隅股份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們籌備上市大約10個月時間,算是比較快的,忙的時候保薦人干脆就是住在公司十天半個月的,周智輝只是我們簽字的保代之一,負責我們項目的有四個保代,加上項目組的其他成員,有10多個,走一個人對我們來說不受影響,我們上市選擇中銀國際主要是看中他們的業務能力,平安也很強,是強在創業板,但我們的項目難度比較大。”
中國一重證券辦人士則告訴記者:“目前工作主要是和楊志偉在聯絡,目前和中銀國際合作還是很愉快的,我們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都會找他們咨詢,至于周智輝為什么走可能是他們自己內部的原因。我們公司是上世紀50、60年代就成立的,各種問題比較多,最早是在2007年開始籌備上市,當時還專門成立了0725項目組,中銀國際確實業務能力比較強,我們名稱里的中國二字很不容易才批下來。”中南傳媒證券辦人士也表示,企業的日常運營如常不受影響。
業務能力強,中銀國際收取的費用也相對較高:中南傳媒募資41億元,承銷保薦費用1.1億元,中國一重募資112億元,保薦費用1.73億元,金隅股份體量較小,也收取了3500萬元的承銷費用。這也是為什么中銀國際項目并不多,但承銷可以做到全行第三,緊隨中信、中金之后。
與投行新貴平安證券的薄利多銷不同,中銀是主做大單,去年股票僅有6單即獨攬509億元,債券主承銷更是位列全行第一,11家530億元。2010年承銷總金額1215億元,位列第三,中信承銷1780億元,中金公司承銷1376億元分列冠亞軍。中銀現今大有趕超中金之勢,被指幕后有神秘大佬助陣得以發跡。
9月8日,本報記者聯系到周智輝,并試圖了解其新的工作地點,他只簡短表示:“不是你們外界猜測的原因,目前我不是在休假,但也不太方便透露在哪里。”便匆匆掛上了電話。
高薪難繼 洗牌正當時
令人們更加好奇的是,動輒上億的承銷保薦費用,負責簽字的保薦人究竟可以分到多少羹?
據悉,保薦人的收入由基本工資、簽字費和項目提成三部分組成,基本工資在100萬-200萬元,簽字費是四五十萬元,提成因公司和項目而異,大體上是承銷收入扣除25%的項目費用再和后臺五五分成之后再提約15%,計算得出。如果按此公式推算,姜濟卿和周智輝兩人憑中國重工一單就可以拿到上千萬!事實上,據記者了解,業內有41名保代年薪超過500萬,并有8位超千萬,而8人中半數來自平安。
“爆出來的都是不準確的。”中銀國際內部一位人士表示:“每個項目的組成和結構不一樣,能拿到多少也不一樣,所謂的項目提成也根本沒有,我們做的是幾十億、上百億的大項目,往往都是一個TEAM的力量,和平安做一個創業板的單子提成多少完全不同。所謂什么保薦人跳槽身家漲多少,很多都是傳得玄乎其玄,但其實客戶看中的更多是你公司的實力,而不是你一個人。”
不論這個收入算法靠譜與否,保薦人高薪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說投行是券商的金字塔頂端,而保薦人就是金字塔頂尖上的皇冠。在A股這塊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時,目前國內保代只有1800多人,人少項目多的情況下身價自然水漲船高,許多非投資背景的專業人士也在想方設法進投行做保薦人。
以中銀國際已跳槽的陳耀為例,1972年出生的他在1994年至2000年相當長的時期內,是在福建省廣播電視大學中專部擔任教師,而2000年末進入興業證券開始從事投行業務,在2007年進入中銀國際并考取保代資格,經歷頗為勵志。姜濟卿最初則是在上海九聯國際實業公司擔任總經理秘書,此后歷經南方證券、華鑫,在2004年華鑫時期取得保代資格。
而今年保薦人考試的人數又創新高,據稱總人數約3800人,據稱今年將有400多人通過,即10%左右的通過率,而去年這個比例僅為1%,2944人考試,31人通過,如果傳言成真,這無疑將大大增加保代新血的供給,以往奇貨可居的保代大筆揮揮即可入袋百萬或將成為歷史。
平安和中信的降薪或許也在印證著這點。“保代的薪酬應該會逐步回歸理性。”金隅股份人士認為,他同時亦承認:比起國外頂尖投行如高盛動輒三四百萬美元的身價,國內保代不到100萬美元的價格也并不算很高,市場仍有發展空間。“這還是個很新的行業,你可以看到40歲以上的并不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