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張欣然/文
2009年IPO重啟以來,平安15名“高產戶”保代共承攬IPO68單,賺得保薦承銷費30.17億
如果說645家IPO登陸A股市場,是券商投行主導的資本戲法。那保薦代表人則在這一場場資本戲法中扮演著護航員的角色。
目前,在中國已注冊的保薦代表人共1860人,而自2009年IPO重啟以來已成功簽字IPO項目的保代有853人。
這群人被稱為“金領中的金領”,他們平均年薪幾百萬,手握著一個公司能否上市的大權,也是券商的搖錢樹……
然而,判斷一個保代的價值與否,IPO項目業務能力起著決定作用。那在這群保代中又有多少是名副其實的“高產戶”呢?
68%“高產戶”保代來自平安
據理財周報數據統計,2009年IPO重啟以來,截至今年8月15日,成功保薦4單及4單以上IPO項目的保代有22個,成為當之無愧的保代“高產戶”。他們分別來自平安、國信、國金、廣發、海通和中德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這22個“高產戶”中有15個來自平安,占比68%。他們分別是豐賦6單,汪家勝和周宇5單,陳華、欒培強、張浩淼、謝運、崔玲、何書茂、秦洪波、韓長風、陳新軍、羅騰子、王澤和吳曉波11人均為4單。他們共承攬IPO項目68單,賺得保薦承銷費30.17億元。
證監會數據顯示,平安證券有幸于2004年4月30日注冊成為首批保薦機構,目前擁有投行從業人員274人,注冊保代84人。2009年IPO重啟以來,平安共承攬79單IPO項目。2010年平安證券實現投行凈收入約24億元,占其總營收的52%,貢獻率不容小視。
“平安證券投行業務本來就是券商中最強的,項目數量多了,保代業績自然也隨之上漲。”深圳某業內人士表示,平安經濟實力也很強,各個團隊間很默契,他們并不需要保代辛苦的尋找或挖掘項目,而是不停地考察各種政府推薦的或企業自薦的項目。
“IPO項目流程十分復雜,對每個保代來說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同時還需要有很好的精力及體力。”上述人士表示。
據了解,保代做一單IPO項目,大致要經過初步調查、立項、全面調查、內部核查部門現場核查、內核小組審核,最后通過證監會審核批準上市。
“現在手中的項目比較多,每個項目都要投入時間認真完成各個環節,每簽一個項目時都特別慎重。”平安“高產戶”保代汪家勝表示。
汪家勝2003年8月1日正式加入平安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現任執行總經理。今年37歲的汪家勝,以成功保薦5單IPO項目位居眾保代之首,5個項目分別是中科電氣、凱美特氣、永清環保、多氟多、樂視網。
“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又恰巧遇到IPO重啟后,中小板和創業板發行的密集階段,才會有這樣的成績。”汪家勝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一個IPO項目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團隊的集體運作。
“我的團隊共計有20個人,其中有6個注冊保代。由于簽字保代人數有限,而IPO項目比較多,花費的時間又比較長,則會根據每個項目進展情況安排各自的工作。”汪家勝說。
其實,汪家勝所負責的IPO項目并不是一帆風順。比如去年5月18日正是掛牌上市的多氟多就經歷了二次闖關,簽字保代汪家勝和周凌云。而在2007年第一次護航多氟多的另一保代張同波已于去年9月6日跳槽至國元證券。
平安80后保代豐賦,1年3單IPO
在上述平安證券的14位“高產戶”保代中,93%是70后,平均年齡在36歲。其中,年齡最小的是豐賦,1980年出生僅31歲。
年齡不是問題。據理財周報數據統計,豐賦自2009年IPO重啟以來共負責6單IPO項目,其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均有3家,保薦承銷費共計3.5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豐賦畢業于武漢大學金融學碩士,2003年參與工作,先后在漢唐證券、興業證券任職過,2005年3月正式加入平安證券,現任平安投行二部副總經理,2007年2月成為注冊保代。
不可思議的是,在豐賦負責的6單項目中,5單項目集中在2010年上市,分別有朗科科技、輝豐股份、瑞凌股份、愛施德、國聯水產。表面上看有違常理,也招引來了質疑。
“絕對沒可能完成這么多,證監會有規定,一個保代一年只能承攬2單IPO項目,一個主板或中小板,一個創業板。可以肯定,5個項目中有一半是純簽字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表示。
事實上,愛施德和國聯水產上市時的簽字保代并沒有豐賦,兩家公司在上市后均發布更換保薦代表人公告,稱之前的保代因工作變動,更換豐賦為其保薦代表人,履行持續督導責任。也就是說,豐賦2010年有3單IPO成功上市。
“現在證監會對保代的監管很嚴,保代一般都不敢去觸犯相關規定的。” 深圳某業內人士認為,豐賦在去年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更多的是和項目爆發周期有關,正好處在相同的時點上。
“如果2010年年初介入調查的項目,在年底上市并非不可能。”上述人士表示。就算如此,一年3單IPO,豐賦的項目效率實在是令人折服。
國信略顯遜色,項目保代比1:2
相較于平安證券,同樣作為IPO承攬大戶的國信證券,其保代創收能力則失色不少。在上述22個“高產戶”保代中,僅2個來自國信證券,占比僅0.9%,他們分別是王英娜和劉衛兵。
“通常國信都會盡量保證他們每個保代一年至少要簽一個IPO項目。”深圳某投行負責人透露。
據統計,IPO重啟后國信投行共承攬67單項目,而國信證券目前擁有注冊保代139人,除去項目保代比為1:2,并沒有達到每年每人一個項目的水平。照此看來,王英娜和劉衛兵能完成4單IPO項目,實屬不易。
證監會資料顯示,王英娜今年34歲,2003年碩士畢業后便一直效力于國信證券,2007年12月13日成為注冊保代。2009年以來,完成的IPO項目有老板電器、力源信息、譽衡藥業、天潤曲軸,4單項目共獲得保薦承銷費1.59億元。
劉衛兵在2005年加入國信證券之前,就有過4份工作經歷,有著豐富的會計工作經驗,曾擔任武漢天工特種機械股份公司財務科科長,武漢可口可樂飲料公司會計主管、湖北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高級經理,2000年8月正式進入券商投行業,在大鵬證券投行部一直任職至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