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碼通即將橫空出世,低傭金大戰似乎也一觸即發。當轉戶障礙消除、客戶信息透明之后,證券行業究竟面臨何種考驗?回到同一起跑線后,券商拿什么吸引客戶?
除了經紀等傳統業務,誕生20多年的國內證券行業并未形成鮮明的行業標識,單家公司的品牌效應并不高。專注券商股的投資人或許能說出不少券商股名稱,或許能感知誰是券業龍頭,卻難道清同量級券商的定位差異。對于不少投資者而言,諸多券商恐怕只是名字的差異。
機構投資者選擇券商的自由度歷來較高,但一碼通對個人投資者卻意味著未來更自由的選擇權。一碼通將券商擺到了證券行業的超市貨架,投資者總算可以挑挑揀揀。而券商最終依憑什么,才能被裝進投資人的貨筐?
當前國內個人投資者的需求落地于券商端,核心指標無非是交易價格和投資回報兩項,這也是客戶“挑揀”券商的基本訴求。
從交易價格來看,在互聯網時代,理性的券商不會“為免費而免費”,純粹依靠“地板價”獲取客戶的策略已然過時。不可否認,自一碼通實施的1~2年內,一定有券商賠本賺吆喝;而那些遵從成本有效控制的券商,或可憑量取勝,贏得微薄的通道利潤。
再談財富管理。當客戶保證金再次沉淀于券商系統,運用產品留住客戶,是近幾年券商吸引客戶為數不多的珍貴機會。經過信托、余額寶[微博]等高收益率產品的心理預期鋪墊,不少投資者對高投資回報近乎偏執,無視風險因素。券商也往往投客戶所好,一定會讓預期收益率出現在金融產品宣傳頁的最顯著位置。
一些券商則在謀求轉型之路。不少券商通過經紀、資管、柜臺市場和其他創新業務開辟了一批收益和風險相結合產品,銷售熱度持續走高。綜合看來,持續的高收益背后考驗的是券商研究、投資、專業融合等能力,除此之外,需要一絲不茍防范高風險陷阱。
券商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過程中,曾被行業給予厚望的股票投資咨詢遭遇發展瓶頸。2010~2012年,少數券商依靠明星投資顧問招攬了新客戶。然而,依靠投資顧問讓一批客戶通過炒股獲得超額受益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不少券商單純依靠投資咨詢的發展路徑已悄然停止。
2008年后,券商手中的大戶流向其他金融機構,現階段國內高凈值人群選擇資產配置機構時,往往將目光首先投向私人銀行或信托機構。受資產管理工具相對缺乏以及券商專業能力較低的現實所限,資產配置近兩年恐仍無法挑起券商業務的大梁。
可喜的是,互聯網所倡導的注重用戶體驗得到了券業認同。中山、華泰和國金等一批券商自行或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進行客戶體驗升級探索。可以預見,今后交易和理財的便捷性和人性關懷將逐步成為券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證券時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