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滬港通未動,機構先行。RQFII和QFII,跨境產品等成為機構提前布局的利器。而事實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滬港通除了互通互聯兩地市場之外,還將對兩地的金融機構生態產生重大影響,賣方機構的跨界路演就是例證之一。
本報記者 常亮 上海報道
“對潛在客戶的摸底從4月份就開始了,當前全國潛在客戶大概在17000戶左右,最近我們正分批進行全員港股通培訓。”東北地區某券商營業部人士李林(化名)向記者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由于滬港通是當前新增業務中時間最為確定的一項,各大券商已開始抽調人力全力推動滬港通業務營銷。根據前述東北券商的時間規劃,將在9月底完成6000戶的客戶培育,10月8日完成業務系統上線。
盡管用盡全力,投資者教育的難度仍不小,尤其是滬港兩地交易制度的諸多差異和特殊安排,使得帶領客戶識別“陷阱”的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滬港通幾時通
事實上,盡管港股通是資本市場劃時代的新制度,但出于穩健運行的考慮,諸多特殊安排還是會給不夠小心的投資者帶入“陷阱”:滬港通并非時刻暢通。
“現在滬港通的開放時間,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滬港兩地均為交易日,二是能夠滿足結算安排。”前述營業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內地投資者來講,假如內地節假日休市,但香港市場仍在正常交易,那么就會出現只能眼看著香港市場變化,但手中頭寸沒辦法交易的情況。”
考慮到香港與內地之間在交易日安排方面的差異,盡管兩地還是會共同發布交易日歷,但對于券商來講,類似風險必須提前向客戶說明。
“境內放假的前兩天是不能作為港股通交易日的,在港股通開放初期,只能如此。”他指出,“香港市場還會因為臺風黑雨等天氣情況出現特殊交易安排,這些都要及時提醒客戶。”
此外,令內地投資者津津樂道的港股“T+0”交易,曾一度引起滬港市場套利的暢想,但仔細研究,個中玄機不小。
“按照上交所[微博]最新的業務方案,客戶賣出港股的資金可以T+0炒港股,但是這筆錢不能當天用來買A股,具體時間周期還要看最終的業務細則如何規定。”湘財證券上海某營業部人士表示,“結算問題是最令人頭疼的,涉及資金,馬虎不得。”
根據最新的港股通業務方案,內地到香港的南下資金買賣相抵的凈流量總額度最多為2500億人民幣,每日額度則為105億人民幣。
“假如客戶下單時剛好額度用盡,交易就不會成功,此外這筆委托也不能返回修改,只能撤回重新下單,這會對交易影響較大。”前述營業部人士表示,“這也是之前A股市場少見的情形,很容易造成客戶的不理解。”
稅費問題待厘清
現有制度規定港股通合格投資者的證券和資金賬戶,合計不少于50萬元人民幣。該資金門檻與滬深300股指期貨、國債期貨、融資融券初期相同。
盡管當前各大券商都在按照50萬資金篩選潛在客戶,但業內相信賬戶資金的確切定義經過明晰界定后,客戶群還有望擴大,“比如是否包括資產管理產品、信用賬戶資產、B股等各類資產,托管在其他券商的資產是否也計算在內。”
可以預見,對于券商來講,港股通有望造就另外一塊經紀業務“蛋糕”,但這塊“蛋糕”應該定價幾何,當前仍不明確。
根據近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表態,涉及稅項、供股及股票借貸等方面的細節目前還在商討中,會在滬港通正式推出前確定。
當前港股通費用中,適用于H股的紅利稅仍有待國家稅務總局[微博]厘清,證券投資組合費的存廢仍處于討論之中。
其中,證券投資組合費是將此前香港結算收取的“代收股息、紅利服務費”、“公司行動服務費”、“登記過戶費”合并而成,本為簡化收費項目提高市場效率的改革之舉,與內地市場收取費用與交易掛鉤不同,這項證券組合費是按持有市值的一定比例收取。
但由于這種固定收費可能會造成投資者賬戶透支問題,當前港交所根據中國登記結算公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的意見,擬適當提高以交易量計算的股份交收費用,以替代固定的證券組合費。
稅費問題上,當前確定的是港股通交易費為雙邊0.005%,交易征費為雙邊0.003%(2014年11月1日起降為0.0027%),交易系統使用費為每宗交易0.5港元;投資者賠償征費為雙邊0.002%;印花稅為雙邊0.1%。
對于港股通的前景,券商人士表示樂觀。
“現在A股和港股都漲得很不錯,客戶只了解外資要來買A股,但對于港股市場究竟該投哪些標的,其實并不清楚。”李林表示,“營業部有沒有能給客戶把業務規則講透的能力,能不能給需要投資港股的客戶優質的港股投資咨詢服務,馬上就要受到考驗。”
“最近港股漲勢不小,但香港市場是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所主導的市場,也存在很多陷阱。不是靠聽消息、炒概念就可以賺錢的。”滬上某專業港股私募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預計這一波港股AH差價股的行情已吃得差不多了,現在正在布局一些中小盤股,這些股票所代表的A股和港股差價并不是那么明顯,我們正在等待第二波機會。”(編輯 巫燕玲)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