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昨天在京召開,期間“關于推進證券公司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措施(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向業內發放。
與會券商代表認為,我國證券行業正進入嶄新的創新發展階段,“意見稿”諸項措施充分考慮了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體現了監管讓位、給行業創新發展留足制度空間的總體原則,為證券業發展勾勒出了創新發展的藍圖。
亮點1為財富管理業務松綁
證券公司向“財富管理商”方向探索轉型發展之路的制度障礙將被逐步打破。
“意見稿”明確,支持券商以維護和強化資本市場中介屬性為基點,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理財產品創新活動。擬擴大投資范圍、允許產品分級、降低投資門檻、減少相關限制,同時簡化審批,加快創新進程。
其中,大集合產品、小集合產品的投資范圍擬分別放寬,定向和專項理財允許合同約定投資范圍;允許資產管理參與融資融券交易,將其持有的證券借予證金公司;同時擬重新評估各類產品的投資者適當性安排,合理設計門檻,引導挖掘個人高端客戶及機構客戶的理財需求。
在審核上,已報請國務院取消集合計劃審批項目,改為備案制管理,過渡期內集合計劃審批將采取簡易程序。創新過程中,擬對簡單業務和產品不搞評審和試點;因較復雜而必須進行評審和試點的,盡量縮短評審和試點期限;同時適當加快試點擴大周期。
與此同時,“意見稿”還從擴大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范圍上,為證券公司探索財富管理業務創造了條件,擬允許券商代銷經國家有關部門或授權機構批準、備案發行的各類金融產品。
亮點2 為買方及中介業務開辟新空間
業內認為,在規范發展階段證券公司施用牌照管理,使得券商發展實質上僅有通道業務一個層面,而買方業務、中介業務的發展存在嚴重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證券業同質化競爭的現狀。
由此,“意見稿”在證券公司買方及中介業務上大幅放寬了限制。包括擬逐步擴大證券自營投資品種范圍,直至允許投資所有場內、場外證券類金融產品;支持開展市值管理等各類中介服務;放寬報價回購、約定購回和融資融券業務限制,并擴大其市場覆蓋面。
同時,擬允許具備條件的券商試水金融、商品期貨及黃金現貨等非證券類金融產品;擬對券商設立直投、并購基金、另類投資等子公司進一步放開限制。
亮點3 推動傳統業務轉型發展
當前券商營收的主要來源仍在經紀、投行等傳統業務,但尋求這兩項業務的轉型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意見稿”在經紀業務探索組織創新、投行業務拓展外延至場外及私募債券業務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
在推動營業部組織創新方面,“意見稿”擬允許券商自主決定營業部的組織形式和業務范圍,放開設立營業網點的主體資格限制和地域限制,而是以風險資本準備調控營業網點的設立規模和速度;同時,擬逐步放寬客戶開戶方式限制,允許證券公司在一定條件下探索網上開戶;擬允許券商在符合規定最低標準的基礎上自主決定營業部IT技術配置和技術框架,意味著對輕型營業部的放行。
在投行業務的拓展方面,擬拓展券商證券服務和市場組織功能,滿足非上市公司融資及為專業投資機構提供后臺管理支持的需要;結合場外市場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私募債券試點,探索做市商制度;同時擬允許券商建立面向自己客戶的OTC市場,允許其將個性化產品通過該市場銷售給合格投資者。
亮點4 多舉措支持券商做大做強
截至去年底,我國證券行業總資產1.65萬億元、凈資本4643億元,分別是綜治之初的5.45倍、10.98倍,但與成熟市場投行、與國內銀行業相比,這一規模卻十分有限。從業人士認為,探索差異化競爭之路、尋求盈利模式轉變、做大做優做強既是證券公司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是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意見稿”亦在此方面做出了多項安排。
首先,在凈資本監管上,擬改革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體系,調整凈資本構成和計算標準,增加風險覆蓋率、杠桿比率等指標,完善逆周期調節機制,在有效風控的前提下放大行業業務空間、提高券商自有資金使用效率。
其次,在公司發展及行業整合上,鼓勵券商發行上市和并購重組,擬允許符合法定條件的券商自主確定境內外上市安排,擬于年底前取消證券公司IPO上市的審慎性監管標準;同時,推動市場化并購重組,對證券行業以行業整合為目的的收購,將解決“同業競爭”的期限由2年放寬至5年。
再者,在激勵機制上,鼓勵探索長期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擬在《證券法》修改前允許券商管理層及業務骨干以信托方式或設立有限公司、合伙企業方式間接持有證券公司股份。
另外,“意見稿”明確支持券商跨境業務發展,包括支持為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并購提供中介服務;增加QFII、RQFII及QDII額度,同時,擬允許多種方式使用額度,簡化審批流程;擬允許證券公司開展專項QDII經紀業務、以自有資金、專項理財基金或直投基金進行跨境投資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