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記者 賀穎彥
在資產管理新政上,券商再進一步。11月28日,招商證券[微博]宣布推出私募基金綜合托管服務,成為國內首家獲得這類業務試點資格的券商。
這個突破可以看做是對證券公司今年以來呼吁創新的又一個回應。此前8月,中信證券、安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八家券商聯合撰文《再造我國證券公司作為投行的三大基礎功能》,呼吁恢復證券公司的托管功能,明確證券公司對場外金融產品的托管功能,推進場外市場間接持有多級托管體系的發展。
實際上,集中托管是一項成熟的制度,其意義主要在于規避券商自己托管證券可能帶來的道德風險。在美國市場上,隨著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危機事件,投資銀行也推行了證券集中托管制度。在中國,90年代的證券托管職能由券商自己承擔,這引發了券商挪用保證金、進行委托理財等一大批不規范行為,引發了全行業危 機。
因此,在2005年以后的證監會相關法規中規定,所有證券必須由中證登公司進行登記并實際托管,而公募基金則強制由商業銀行進行托管。
而券商之所以對托管職能“癡心不改”,并不在于低廉的托管費用,而是對客戶資產的托管能夠使得券商擁有對客戶證券資產的直接處置能力,進而能夠針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場外金融產品的創新。
在今年剛剛頒布的新券商資產管理規定中,券商自己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已經能夠托管自己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這次管理證券公司“體外”的私募基金則是又進一步。未來如能衍生到公募基金托管,最后到達保證金托管,進而完成證券公司賬戶托管、支付、交易三大基礎功能的打通,是券商的終極夢想。
在目前的登記結算由中證登管理,以及客戶保證金第三方存管的前提下,證券公司賬戶的所有資金流轉都不由證券公司控制。證券公司保證金賬戶實現支付功能,其實質也是寄希望于逐步收回券商對客戶保證金的托管 權。
對于券商來說,完成了基礎賬戶功能的架構,意味著掌握三千億客戶保證金的處置能力。在此基礎上,股票好時推股票,股票差時推債券,股債均不好時向客戶推薦場外金融產品,包括融資融券、對沖基金等,這些動作均可以在證券公司賬戶體系內完成。
在美國投行的發展歷史中,美林證券于70年代推出現金管理賬戶,從受到利率管制的商業銀行手中搶奪客戶,使得以經紀為特色的美林證券迅速超越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資銀行,躍居投行規模頭把交椅。
今日的中國面臨的商業銀行利率管制的環境與80年代美國似有相同,證券公司賬戶實現托管、支付、交易三大基礎功能之后,在分析客戶資金狀況的基礎上進行財富規劃方有可能。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