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軍 ○主持 于勇
日前證券行業召開了創新大會。開會之前,一些新政策頻頻出臺。這些都被解讀為股市“利好”。
不可否認,這次大會對證券業的創新內容和創新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對證券業的發展構成長期利好。但對市場的短期利好微乎其微。事實上,隨后的股市表現也有點讓人泄氣,似乎故意作對一樣,從5月7日起準時開始調整,幾天之后,股市的樂觀情緒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另外,筆者還不經意間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5月4日在一個券商的QQ群里,有一個客戶問某某股票(券商股)是否可以加倉,客服的回答是“小心見光死”。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從業者內心的想法至少沒有在公開媒體上評論的那么樂觀。
顯然,管理層如此大張旗鼓地召開這樣一個創新大會,目的不會僅僅是為了股市上漲。那么這個“創新”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層更深的含義。
首先,管理層對創新模式的創新。不同于發達市場國家,中國的證券行業創新一向是自上而下。本次創新大會引入了商討機制,參會券商對創新業務提了大量提案,內容囊括市場體系建設、市場監管放松、券商業務創新等廣大范圍。意味著創新的權力即將下放,讓市場的參與者來當創新的主體,這是構成市場發展長期利好的基礎。但這個效果也要“路遙知馬力”,短期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
其次,管理層對監管模式的創新。好比治水,之前的證券業監管多以“堵”為主,本次會議監管層釋放了“導”的信號。“創新”是引水,是券商的事情,“監管”則是挖渠,管理層要在引水之前先挖渠。郭樹清主席在會上“把投資者當傻瓜來圈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的表態,凸顯了創新基調下“監管”的意圖。
再次,金融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更加重要。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市場處于分割狀態,證券發展以股市為主,相對獨立。本次會議內容則涉及債券市場、衍生品、以及場外市場等。用更宏觀的視角來審視本次大會,創新的內容已不僅僅限于證券業本身,而是在為整個金融市場的綜合的創新和發展做鋪墊。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一直相對滯后,原因不僅是金融領域固有的復雜性,還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國博弈,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管理層在金融市場改革上一向如履薄冰。如今,歐美在金融危機下各自自身難保,國際市場給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留出了一個時間窗口,金融改革正當其時。而且期貨、信托等行業的改革實際上也早已起步,創新的重點應該在各金融子行業之間的平穩銜接問題。
另外,這次大會也可以說是政策傳遞模式的創新。我們知道,很多政策在信息解讀和傳遞的過程中會嚴重失真,導致政策效果打折。如本次會議:媒體之前報道的調子基本定在有利于證券市場“長期”向好;業內評論大多認為有助于股市上漲,甚至有評論認為“中國股市將開啟牛市周期”;很多投資者則直接認為“股市要漲了”。 通過這次聲勢浩大的創新大會,把全國投資者目光吸引過來,縮短信息傳導路徑和傳導時間,管理層做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廣的范圍,以最小的失真程度傳達了信息;達到了統一思想,減少認識分歧的目的。
(作者系財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