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業蓮
據證監會相關數據顯示,券商的“保薦+直投”模式于今年7月8日被證監會部分叫停后,近期又有超過8家以上IPO公司出現了“保薦+直投”,中信證券更是其中主力。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頻頻亮相的“保薦+直投”只是偶然現象,該模式久為人詬病,這種雙重獲利模式在未來或許盛景難復。
公開數據顯示,券商直投項目隨著2009年年底創業板開閘進入收獲期,截至2011年7月底,共有36個券商直投項目獲得IPO退出,其中“保薦+直投”目有34個,占比94.4%,直投業務已經成為券商重要盈利點。不過,這種模式在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后一度沉寂。
今年四季度以來,由中信證券保薦并接受發審委審核的首發公司共有6家,其中,除了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外,其他都閃現了其旗下金石投資有限公司的身影。而據證監會最新公告,上周IPO上會的海思科藥業、桑夏太陽能、百隆東方等均有金石投資的身影閃現。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直投在招股說明書里均承諾了將過分鎖定期延長6個月,成為響應監管新政的首批企業。公開資料顯示,金石投資成立于2007年10月11日,注冊資本46億,經營范圍為實業投資。
此外,國信證券也對2家所保薦公司參與了直投。國信證券旗下直投公司 國信宏盛投資有限公司,對其保薦的深圳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達到其發行前的6.97%,但每股投資成本僅3.72元。而弘盛投資對另外一家IPO公司持股僅1.639%,每股投資成本約14元。
此前,券商“保薦+直投”模式久為人詬病,但這種雙重獲利模式在未來或許盛景難復。今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其中提出“業務隔離”,即券商與擬上市公司確立保薦承銷關系,其子公司便不得進行入股投資。
業內人士紛紛指出,“保薦+直投”模式存在巨大的道德風險,在不成熟、內幕交易橫行的市場,保薦加直投新政存在巨大漏洞,暗度陳倉的辦法層出不窮。擬上市公司的中介機構自簽訂有關協議或者實質開展相關業務的時期具有極大的彈性,只要簽署協議日期延后,把保薦加直投轉變為直投加保障,利益輸送就會繼續橫行。因此,“直投+保薦”模式被叫停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理智的行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