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評論員 湯巾
“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
券商研究報告是投資者考察公司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它們卻屢屢令人失望。
今年以來,不時有目標價離譜、調查失實的烏龍報告被曝光,《投資者報》第180期《追問137位“全能”分析師》專題報道,也曾對分析師橫跨多行研究的情況提出質疑,并指出了分析師掛名發報告的問題。
如今,我們又發現12位分析師,在年初的報告誤判之后,沒有對評級進行修正,甚至一再堅持錯誤的情況。
亂象叢生的現狀讓我們不得不提出疑問,這到底是研究所制度所限,還是分析師本人缺乏責任心所致?
面對風險不能沉默
一位合格的券商分析師,不僅要挖掘價值,也要警示風險。當前期看好的公司業績變壞時,更要敢于自我否定并修正。
特別是有些公司,季報已經顯示業績大幅下滑或業務出現問題,分析師理應據此做出調整,發布報告修改評級。這看起來并不是太困難的事,但一些分析師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無視公司變化,堅持原來的判斷,著實讓人不解。
《投資者報》記者挨個撥打電話聯系了這12位分析師,其中有5人作出了回答。
有的分析師說研究所規定只有調研后才能寫報告,該公司已沒有調研必要,所以后來沒再寫報告,但投資者咨詢的時候會解釋;有的表示擔心上市公司會不高興,影響今后的調研;有的直接稱自己是掛名,報告是別人寫的;還有的甚至態度惡劣地讓記者自己看報告,絲毫不見反省。
我們首先肯定一些分析師敢于承認錯誤的態度,但這些解釋,都不足以成為其將錯就錯的理由。如果公司因績差已被剔除出研究范圍,是否也應對這之前的報告有所交待或說明,要是投資者沒有主動咨詢,是否過去形成的誤解就無法消除?如果僅是擔心與上市公司的關系,就不出具客觀的評級,那么投資者受到損失又由誰來負責?即使是掛名的分析師,但畢竟簽署了自己的名字,是否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何為負責任的態度
面對錯誤卻回避更正,在我們看來,并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分析師應有的態度。
其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尤其是在風云變幻的A股市場上,每次都準確預測個股未來走勢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也并未這樣苛求。只是多數中小投資者并沒有條件去公司進行調查,因此希望在目前信息不對稱的大環境下,能夠借助券商分析師的專業能力,了解一家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以此作為投資參考。
我們在閱讀報告時發現,很多分析師在首次對公司進行評級后,會隨著公司基本面的變化,隔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再發一次報告,上調或下調之前的評級,如果公司業績持續變化,一些券商在逐漸下調評級后,就不再對其發布報告。雖然這種做法也沒有向投資者交待最終對公司的看法,但起碼有一個調整的過程。而如果分析師僅發布一份推薦報告后就從此對該公司不聞不問,僅留給投資者一個“推薦”的印象,那么投資者因誤解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就很大。
承認前期判斷的失誤并調整判斷,并不會讓人覺得這個分析師研究水平低,反而會讓人贊賞其負責任的態度。所以說,報告不是“一錘子買賣”,寫完就完,而是需要不斷驗證、不斷改進的。
其實,僅從報告的文字細節,就能看出分析師的態度。筆者在翻閱這12位分析師的報告時,多次發現細節上的錯誤。如國海證券黃秋菡對康芝藥業的報告《風雨彩虹照亮美好前程》,第一頁預測指標的表格寫錯了年份,造成2010年的數據跑到2009年一欄,于是后面的年份和數據也均錯位;中銀國際胡文洲對彩虹股份的報告《10年實現盈利》中,第一頁投資摘要圖表沒有調好格式,大部分數據錯位,看起來如一團亂麻;此外一些報告還有圖表沒有單位的情況。
這都反映出作者及研究所對報告的審核不夠認真,只要仔細查看,上述錯誤都很容易發現。報告雖小,反映的卻是研究所以至于整個證券公司的形象及誠信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