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茵
持續低迷的市場已使越來越多的券商資管集合理財產品面臨清盤風險,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正考驗券商的綜合實力。統計顯示,目前在存續期內的246只券商資管集合理財產品中,194只產品單位凈值低于1元,還有7只產品的份額已接近1億元的清盤底線。“今年或是行業分化的分水嶺。”業內人士表示。
小集合產品首當其沖
雖然不少券商資管理財產品的凈值幾乎腰斬,但他們并非那些清盤壓力最大的產品,這也成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一個特殊現象。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最新凈值在1元面值以下的券商資管集合理財產品有194只。在面值虧損的產品中,有18只虧損幅度超過30%,但這些業績“差等生”的產品規模并不是最小的。例如中金股票精選的凈值僅0.6826元,但資產規模還有10.54億元。
“我們最近還沒有太大的贖回壓力。一般來說,那些在面值附近的贖回比較多,低于面值或面值以上1分錢,是贖回最多的時候。”一位券商資產管理負責人表示。
實際上,市場下跌,規模觸及“紅線”,小集合產品首當其沖。從已經清盤的7只產品來看,有5只均為小集合產品,成立時規模就不大。
短期應對乏力
“我們正在加緊維護客戶,一方面在投資倉位方面有所調整,另一方面也會與客戶溝通。畢竟,當前市場底部區域相對明確,現在持倉,未來3-5年獲得翻倍的利潤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一位券商資管老總表示。對于多數產品來說,雖然券商希望積極應對產品清盤的危機,但是總體來說,手段還是比較有限。
有的產品雖然一直徘徊在清盤線附近,但并沒有觸及20天規模低于1億元的“紅線”,所以還繼續存續。旗下有1只瀕危產品的某大券商表示,早就預計到可能出現清盤的風險,因此在幾個月前就專門討論過應對措施,基本上有兩條:一是維護老客戶,二是通過渠道開發可能的新客戶。幸運的是,該產品目前還沒有“淪陷”,一方面是由于其產品設計與市場大盤股掛鉤,被一些投資者視為搶反彈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有時候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市場又出現反彈,產品規模出現上升。“希望市場能給一些機會,說不定就扛過去了。”該券商表示。
考驗券商資管綜合實力
“今后券商在產品設計上預計會更加慎重。”另有一家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集合理財產品的設計總希望在創新中吸引投資者,但市場變化往往首先考驗那些特殊投向的產品,如有家公司的兩只產品因市場變化以及客戶的變化而主動清盤。
此外,今年以來打新產品幾乎退出市場,主要是因為從去年10月起,機構網下打新優勢不再。中銀國際證券今年1月19日成立的集合理財產品“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限額特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僅存在半年多便提前結束。不過至清盤時,其單位凈值1.013元,累計單位凈值1.023元,并沒有虧損。“東方紅現金寶”也在終止時表示,主要是由于網下申購新股的配售規則導致投資運作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
“經過這輪贖回潮,我們發現渠道多樣化對于產品的規模比較有利。”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負責市場營銷的人士表示,過去券商產品過于依賴營業部,但來自營業部的投資者同屬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他們對于市場的敏感度更高,而且對于流動性更為看重,因此可能在市場大跌時出現一致贖回行動。而那些比較多在銀行渠道銷售的產品,則客戶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并不太高,但他們保本的思想又比較嚴重,往往會在產品凈值回到面值附近出手止損。還有就是企業客戶與個人客戶、不同地域的客戶也有各自的特點,“未來我們會重視多樣化的發行渠道。”該券商表示,在今年以來通過銀行發行的比例已經上升不少,這也是對未來持續營銷比較有利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