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薛玉敏
盡管近期有關券商集合理財清盤的消息不絕于耳,但是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脈搏卻已經按捺不住。
各券商紛紛開辟資產管理市場,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滋生,因此對投資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開始像吸盤一樣將眾多人才納入麾下。
譬如,公募基金經理紛紛回流券商,各家券商資管部門的老大也輾轉騰挪,券商資管部門挖角之風盛行。
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近一年來,券商資管業人員變動已有11位,既有從基金公司挖角,也有券商間的人才爭奪,其中從基金業投向券商資管的有7位,占比較大。
“表面看起來2011年是券商集合理財的冬天,但其實是播種的季節。”銀河證券資產管理部門的一位投資經理對《投資者報》記者如此說。
9月中旬,證監會又向各券商資管部門下發了關于修訂《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的基本思路(征求意見稿)。審批制即將改為備案制,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將迎來大發展,這也意味著,本就人才短缺的券商資管部門將迎來更大規模的人才爭奪戰。
公募人才回流券商
2011年,可以說是證券行業出現大變局的一年。始于券商投行、研究所人才流動的旋風,也波及到了資管部門。
長期以來,相比公募基金,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很緩慢。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達到2.9萬億元,券商資管的資產也不過在2000億元左右。
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飽受“人才流失”之痛。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各大券商都加大投入,打響人才爭奪戰。
過去,券商資管的投資經理多半是券商內部培養,如從券商研究部門轉向投資,這也是眾多券商分析師職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由于券商資管市場發生了新變化,部分券商不惜花大本錢,從公募基金挖人。
最典型的莫過于第一創業。去年底,第一創業大手筆從南方基金(微博)挖來三位明星基金經理蘇彥祝、付羅龍和萬曉西。
現年35歲的蘇彥祝,原任南方基金投資部總監,2000年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就加入了南方基金,歷任南方避險增值基金經理助理、南方避險增值基金經理兼南方寶元債券型基金經理,最高峰時管理的資產接近400億元,現任第一創業投資總監兼創金資產總經理。
蘇彥祝曾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他之所以從公募轉投券商,是因為看中券商資管未來的發展潛力,他的目標是,三年內第一創業管理資金的規模有望達到百億。
另兩位也是基金圈內的牛人。付羅龍原為南方基金專戶投資管理部副總監,專戶、企業年金基金經理,現任第一創業證券創金資產董事總經理,主管投研團隊。
38歲的萬曉西現擔任第一創業證券創金資產董事總經理,負責固定收益團隊。他所管理的南方現金增利基金,在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獲得“金牛獎”(基金業內最具公信力的權威獎項)。
有三位明星基金經理打頭陣的第一創業,擴張步伐仍沒有停止。今年初,原招商先鋒基金經理劉樹財也加盟第一創業。
一口氣從公募基金挖了四員大將,第一創業此舉可謂是開創了基金經理回流券商的先河。
隨后,不斷有券商效仿。
今年3月份,原招商全球資源股票基金經理章宜斌宣布離職,加盟海通資產管理公司(香港)。
今年4月份,原農銀匯理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經欒杰宣布因個人原因離職,轉投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的懷抱,擔任投資總監。
爭奪蔓延至高管層面
往年券商資產管理部門人員變動,大多限于投資經理角色,但是今年上升到了高管層面。
9月份,剛獲得20億元增資的金元證券,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原華西證券資管總部總經理莊粵珉被其納入麾下,擔任公司資管業務的副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在莊粵珉的管理下,華西證券資管業務曾快速崛起。相比2009年的資管業務收入,華西證券2010年的收益增加了1778萬元,增加了1526倍,增長率在業內排名第一。
伴隨莊粵珉一同離職的,還有華西證券的兩只集合理財產品融誠1號、錦誠1號的投資主辦人孫俊和楊巍。由杜旭東和劉翔接替二人的位子。
杜旭東,現任華西證券資產管理總部投資經理部投資經理,他也是從公募基金回流的一個代表,曾任景順長城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助理專戶投資經理、行業研究員、數量分析師。現任華西證券資產管理總部投資經理劉翔是華西證券內部培養的人才,在公司從事過交易員、證券分析師等工作。
民生證券(微博)、德邦證券(微博)的資管業務也從其他券商招攬了新的負責人。
民生證券資管部門新任負責人賈巖,曾任職齊魯證券,為此民生還提供了總裁助理的職務。賈巖離去后,原齊魯證券經紀業務總經理徐建東接替賈巖原有的職位。而就在賈巖離去前后,齊魯證券資管部的投資團隊也大多選擇離去。
德邦證券分管資管業務的副總裁武曉春,年初從掌舵多年的華泰證券資管部低調離職。武曉春在華泰證券時,曾推動了華泰傘形產品的設計等創新,而在赴任德邦證券后,德邦證券資管業務也是風生水起。公開資料顯示,德邦證券已開展了“手拉手1號”到“手拉手4號”四項定向資管業務。
此外,新時代證券、銀河證券資管部也從外部引進了不少人。今年4月份,王躍文成為銀河證券木星1號的投資主辦人,他曾經就職于國都證券資管部。銀河證券資管部的經理向記者透露,他們最近還從國外引進了兩位投資經理。
券商開始探討激勵措施
券商資管業務,看起來既有研究部門的支持,又有經紀業務部門的渠道,為什么就做不起來呢?
“主要是考核制度不明晰,吸引不了優秀的人才。”招商證券(微博)的一位資管經理感嘆道。
目前看來,券商資管對于券商的貢獻微不足道,受到的重視不夠,對券商資管人員的投入自然不足。券商資管投資經理相比基金經理的薪酬,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年初,有媒體公布了一份《基金業薪酬調研報告》的薪酬報告,顯示公司最高層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在2010年獲得固定薪酬的中位數約為185萬元,高層管理人員約為113萬元,中層管理人員則為60萬元,再加上各種補貼,基金經理的年薪一般能達到300萬~500萬元。
而一位獵頭告訴記者,目前的市場行情是,券商資管的投資主辦人中位數的固定薪酬也就是在80萬元左右,低的大約在30萬~50萬元左右。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經理的薪酬過百萬。
記者了解到,多數券商資管的薪酬體系與券商其他業務體系基本一致,獎金設置較為平均,很難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一些券商資管高層曾直言:券商的激勵機制若不改善,今后留住的可能都是庸才。
面對此境況,一些券商做出了改變,開始探討一些市場化的激勵措施。上述招商證券投資經理提到:“譬如像私募一般的市場化激勵措施,超過業績基準或者多少漲幅后,超額收益自行分配;有如采取合伙制,將員工作為股東。高盛就實行合伙制,最終成為頂尖的國際投行。”
他也提到,合伙制目前還不可能大規模推廣 ,采用此方案多是已經成立資管公司的券商,譬如國泰君安和東方證券。
國泰君安資管公司董事長顧頡曾介紹經驗,國泰君安證券為資產管理子公司制定了明確的績效考核和薪酬激勵制度,在此之下,資產管理公司又根據此制度,對每一個崗位的員工明確了績效激勵辦法,特別是核心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讓他們對自身的薪酬都擁有明確的預期。
申銀萬國資管部總經理單蔚良也曾感慨:待遇對于資管的穩定發展非常重要。在他看來,待遇是現實,事業是遠期的,講什么職業前景還不如待遇來得重要,同樣的崗位做同樣的事情,如果工資差異超過15%就會導致人才流動,別人工資比我高15%,他挖我我就愿意走。
今年上半年申萬資管部門有3個人被挖走,因為別人出了四倍的工資,為應對這種情況,申萬下半年不得不進行改革。
“做投行三年一個項目,做經紀業務要布網點,做資產管理相對比較簡單,但一定要有好的人、好的系統。”單蔚良說。
但是也有人認為,合理的薪酬可以吸引一些人才,但不能無限度地增長。況且和公募基金相比,券商的整體薪酬普遍不占優勢。
“吸引人才,為他們提供優秀的平臺,懂得向員工講故事,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也是重要的一點。”上述招商證券人士補充道。
“像第一創業,公司給予蘇彥祝除了高薪外,還賦予了他很大的自主權限,資產管理部門于蘇彥祝來說,如同手中的一個創業項目,充滿了挑戰。”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中銀國際資管部總經理陳益勇也曾提到,作為投研團隊,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團隊理念、投資文化、對生活的態度是首要的,這些比薪酬、提成獎勵更重要。
于是,各家券商都在拋出未來的目標。金元證券的目標是3~5年資管規模從無到有,做到30億~50億的規模;第一創業的目標是3年內,管理規模達到百億;國泰君安的目標更宏偉,規模要達到300億元。
資管貢獻度有所提高
過去,經紀、承銷、自營被稱為拉動券商利潤增長的三駕馬車。但是由于資本市場的蕭條,經紀業務、自營受影響很大,為改變靠天吃飯的窘境,券商在尋找一切可能突圍,于是,資產管理業務成為一個選擇。
上市券商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的收入暴漲,成為在大熊市中券商為數不多逆勢賺錢的業務。
17家上市券商中,剔除尚未開展資管業務的太平洋證券和國金證券,其余15家上市券商資管業務上半年合計創造營業收入11.23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了17.59%。
從發行和募集資金規模也可以看到券商資管業務大發展的一個縮影。上半年新設立的券商集合理財共計51只、總規模422億份。在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其銷售業績依然大幅超越去年同期40只、371億份的水準。
中小券商也紛紛開始發行資管產品。2008年底,涉足資管業務券商僅有15家,到了2009年底已有31家,而截至今年8月份,該數字已增加至59家。例如恒泰證券、航天證券、中原證券等小券商都發行了集合理財產品。
上述銀河證券人士提到,公募基金的發展,也不過近5年的事情,主要靠著2006年、2007年的牛市,管理規模從百億一躍升至萬億。只要券商在人力、產品線等方面都做好了準備,遇到一個大牛市,未來發展也有可能走基金擴張的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