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攀峰
被券商寄予厚望的定向資管業務如何才能走出差異化路線?
以規模取勝成為差異化路線之一。依照目前的行業格局,以規模取勝的券商包括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國內一線券商。這類券商依靠自身經紀業務的實力及營業部布局的優勢,新產品發行往往業績不俗。例如,在今年低迷的市場行情下,廣發理財5號首發規模就達近50億,其市場號召力可見一斑。發行規模具備了,僅資管費一項的收入就極為可觀,若有產品業績的保障,其前景可期。
提高業績水平也是差異化路線的方向。以業績取勝的券商包括東方證券、浙商證券和東海證券等,此類券商比較關注產品的業績,資管收入以提取業績報酬為主。在投研體系沒有得到相應擴充的前提下,他們往往慎發新產品。正因如此,資管規模可能并不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標。例如,東海證券和浙商證券目前集合理財的規模分別僅為86億和32億。盡管規模并不靠前,但在去年資管收入排行榜上,東海證券卻以2.9億的凈收入排名行業第一,浙商證券也以1.7億的凈收入列為第四。
著力拓展定向理財業務正成為券商發展資管的第三條路徑。在去年券商資管凈收入排行榜上,華融證券以1.6億的成績排名第五,而目前該券商集合理財規模僅有5.4億,其定向理財為其所作的貢獻可謂巨大。華融證券、東興證券等定向理財業務之所以得以開展,其股東成為了有力的保障。例如,華融證券依托大股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東興證券依托大股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得到股東的資金支持,這些券商的資管業務也擁有了自身特色。此外,華西證券資管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大股東瀘州老窖的力量,發展定向理財業務。
上述三條道路均是業內先行者探索出來的可行路徑,其經驗值得復制。記者認為,選擇任何一條道路,均能讓資產管理之花結出靚麗的果實。而在發展進程中,券商若能多條路并行,其未來資產管理的道路也將更為廣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