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
春江水暖鴨先知。
不管你信不信,那些被斥為“旱澇保收”證券公司卻往往能率先一步感受到市場的細微變動。
資金一直在流動。投資者信心回升,資金就會回流股市,自然使得交投開始活躍。
一旦信心不在,這些從股市撤出的資金也必將尋求另一個賺錢渠道。直至最后,徹底離開這個市場。
不論是哪一步,充當著中介角色的證券公司都將清清楚楚見證。
他們今年1-7月業績如何?目前承銷業務情況怎么樣?傭金率如何?集合理財產品發行情況好不好?券商的業績不僅僅反映它本身,還有這個市場的故事。
本報記者 曹詠 上海報道
8月4日晚間,率先公布7月份經營數據的國元證券和廣發證券再給市場潑上一盆冷水。
公告顯示,國元、廣發無一例外地遭遇營業收入、凈利潤環比雙降的局面。
其中,國元證券7月份錄得1.36億元營業收入,凈利潤為0.48億元,但和上一月份相比,分別下滑2.40%和19.40%;同期,廣發證券營業收入為4.49億元,而凈利潤為2.01億元,環比各自下跌13.00%和26.78%。
如此開局令人意外。
事實上,從6月下旬延續至7月中旬的一波上漲行情,已經成功誘發業內對7月業績的期待。
經紀為王的尷尬
單從股市交投表現判斷,7月市場顯著回暖。
聚源數據統計,當月滬深兩市日均股基權成交額重新回歸2000億元上方,以2036.89億元的規模比6月份的1526.13億元大漲33.47%,而6月正是今年內的最低水平。
而市場的低迷被視為券商中期業績平淡的主要因素。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滬深市場活躍情況被明顯割裂,自4月開始,兩市交投規模逐漸萎縮,直至6月創出年內地量。
這一先暖后冷行情無疑令整個券商行業“很受傷”。
來自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109家券商實現營業收入751.02億元,而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達到409.95億元,以54.59%占比撐起了券商的半壁江山。
而對部分券商而言,其對經紀業務倚重更甚于此。
Wind數據顯示,58家在銀行間市場公布中報的券商中,代理買賣證券凈收入占比超過54.59%這一業內均值的達到27家,其中還有日信、世紀等19家券商需要經紀業務來填補其余業務的虧損。
不斷惡化的傭金戰,早已削減了券商的經紀業務的“造血能力”。
“上半年傭金下滑超過預期下滑幅度。”國聯證券分析師張鵬評點稱。
同樣在上市券商中,也有不少公司將中報的不理想歸于傭金率的下滑。
長江證券業績快報顯示,今年前6個月,該公司錄得營業收入109572萬元,同比降低11.47%,凈利潤41513萬元,同比降低15.43%。而在公告中,該公司明確表示,業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傭金水平的下降和證券二級市場的調整。
改革的驅動力
從本月開始,除東北、西南兩家券商外,其余上市券商將迎來財報的密集公布期。
但他們早就注定無法交出太大驚喜。
根據前6個月券商披露月度經營數據統計,14家上市券商中(除華泰證券)累計有6家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而其余8家或將面臨凈利潤下滑的局面。
不過,42.86%的凈利正增長比例,足以將上市券商與其余同行區別開來。
Wind統計顯示,在有可比性的56家非上市券商中,僅有16家錄得凈利潤的正增長。而來自華泰聯合證券的統計顯示,15家上市券商凈利潤總額同比增幅為12%,均好于全行業凈利潤總額-11%的同比下滑表現。
具體到各家公司,業績差異同樣明顯。
數據顯示,上市券商中,太平洋證券以139.45%的凈利潤增幅排名第一,而上市不久的山西證券則是同比下降52.85%。
而在整個券商行業,華林證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逾13倍,國都證券也實現凈利潤同比翻五倍;但日信、世紀、華寶三家券商卻還是處于虧損狀態,業績最差的華寶證券上半年虧損2480萬元。
收入結構的變化成為上述差異的決定因素。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李聰認為,上市券商收入結構更趨均衡化發展。統計顯示,15家上市券商整體來看,經紀、自營、投行、資管、其他收入占比分別為55%、9%、18%、1%、17%。
先行一步的券商也用實際業績證實了這一轉變。
凈利潤爆炸性增長的華林證券,在上半年企業債市場異軍突起。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承銷或聯席保薦的企業債達到11家,僅次于宏源證券的12家;同樣,它也躋身企業債承銷金額最多的前三名。
此外,東方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37.29%,其投資收益達到8.3億元,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2.8億元;兩項業務收入之和幾乎達到總收入的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