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璐
對于合資券商而言,內地A股市場的蛋糕,味道雖好卻不易下手。
國際數據提供商Dealogic向本報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區投資銀行收入排名的前20名中,外資投行只占8席。
其中瑞銀以1.15億美元的收入占據了4.9%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是1.06億美元收入的平安證券,以及1.05億美元收入的國信證券。而往昔市場頗為關注的高盛和中金,分別以8600萬美元和5500萬美元的收入位居第5和第12。
一位外資投行高層對本報記者表示,外資投行的商業模式不如中國本土投行那么有競爭力,這涉及到各自的企業文化、經營模式以及目標市場等問題。
如果看今年A股市場的承銷情況,合資券商交出的成績單則更為慘淡。根據萬得的統計,今年前5個月,在IPO承銷業務上表現最好的是平安證券、國信證券,而合資券商中的瑞銀證券與中德證券都只完成了一單IPO項目,其他的合資券商高盛高華、瑞信方正、財富里昂更是一無所獲。
“失之東隅”
根據萬得的數據,今年1-5月,平安證券在IPO的收入與數量上都排在首位。平安證券共承銷了輝隆股份、貝因美、神農大豐、萬和電氣、通源石油等15個IPO項目,涉及的承銷保薦費用為8.47億元。而排在第二位的國信證券,也承銷了桐昆股份、內蒙君正、博威合金、佳士科技等15個項目,涉及承銷保薦費用為7.52億元。
不過,瑞銀證券與中德證券在A股IPO的承銷費用和項目上的排名都很靠后,今年前5個月,瑞銀證券僅在4月份承銷了龐大集團的項目,收取承銷費用約2.28億元。中德證券則承銷了華銳風電一個項目,涉及承銷費用約為6419萬元。
上述外資投行人士表示,其實去年開始一些外資大行接到的生意就不多,中國本土投行的發展策略比較激進,但是否具可持續性,則有待觀察。
不僅合資券商失落于A股市場,在涉及中國企業的所有股本融資、債券融資以及并購咨詢等業務上,老牌外資投行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有所下降。Dealogic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在股本融資方面排首位的高盛獨攬10個項目,瑞銀位列第二。其后三強分別為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金。
而在債券融資方面,按照項目涉及的金額排名,前5位皆為本土金融機構,分別為中行、工行、交行、農行,以及光大投資信托公司。至于并購咨詢業務方面,仍是本土機構略勝一籌,排在前5位的分別為廣發證券、中投證券、西部證券、美銀美林,以及美國投行Jefferies Company。
新軍入場
或許外資投行們都相信那句老話,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們看到的是些驚人的數字:去年中國共有346家公司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在A股上市,募集資金約837億美元。同時,中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級公司債券市場,去年全年發行規模達1370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市場。問題是,外資投行會否成為旁觀者呢?
去年底,華英證券、第一創業摩根大通 、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合資券商相繼獲批,并計劃在今年年中開業,競爭將更為激烈。
打頭陣的是5月30日正式開業的華英證券,由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與國聯證券合資成立,注冊資本金為8億元,RBS與國聯證券分別持有33.3%和66.7%股份,主要從事股票和債券的承銷與保薦業務,以成長型中小企業為切入點。
RBS大中華區主席藍玉權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更看重的是合資券商牌照帶來的機會,僅僅是與A股上市的相關業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不過,根據萬得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國聯證券僅收獲一個IPO項目,涉及承銷費用約4672萬元。
合資券商都期待國際板開閘將帶來的機會,藍玉權表示,RBS已成立一個團隊,為歐洲和其他國際客戶到上交所國際板的上市做準備。
5月30日,一位RBS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RBS在華英證券的管理層以及董事會擁有提名權,包括提名兩名非獨立董事、一名獨立董事、一名常務副總經理及一名首席合規官。
目前,國聯證券董事長雷建輝將同時擔任華英證券董事長,國聯證券原投行部總經理丁可擔任華英證券總經理,RBS派出梁煒衡擔任華英證券的常務副總經理,梁煒衡原為RBS大中華區業務拓展總監。而華英證券約70人的團隊主要來自原國聯證券的投行部門。
一位美資投行的高層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前外資在中國內地建立合資券商,以為可以控制公司,在實際操作上卻無法管理,比如摩根士丹利與中金最終分手就是實證。因為每一方都會考慮自身的利益,所以外資不必以管理者的姿態來經營合資公司。
(見習記者伍永達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