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A股強勁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盛宴中,仍有18家投行至今未分得一杯羹。
早報記者 忻尚倫
2011年A股強勁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盛宴中,仍有18家投行至今未分得一杯羹。而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32家公司通過IPO方式開始了招股,以各家承銷商配額粗略計算,這些IPO公司的承銷收入可達66.34億元。
合資投行IPO承銷未破局
這18家投行中,不僅包括中小規模的萬聯證券、中山證券、浙商證券、華林證券等;還有大型投行中金公司。
Wind統計顯示,從2011年初至今,已經完成和開始招股的IPO公司就有132家,已完成資金募集1254.114億元。
但中金等18家公司至今仍未取得任何一家IPO公司的主承銷商資格,市場份額為零。對比主承銷IPO公司家數已分別達到15家的平安證券和國信證券,“零分”答卷顯然有些不如人意。
更有甚者,有12家投行在近整整一年時間內,未能打破主承銷的“零紀錄”。包括華西證券、恒泰證券、紅塔證券和上海證券等。
在18家公司中,合資投行有3家,分別是高盛高華、財富里昂和瑞信方正。到目前為止,加上今年剛成立的3家合資投行,國內合資投行家數不到10家。
而一直以來,由于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不盡相同,合資投行在股票承銷市場上始終屬于“半紅不黑”的狀態。
在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分手之后,在合資券商中獨傲群雄的是山西證券和德意志銀行合資成立的中德證券,但今年其也只主承銷了一家公司的IPO項目;起2010年全年的IPO保薦承銷收入也僅有2.63億元。
而成立更早瑞銀證券,今年也只主承銷了一個IPO項目,去年的承銷收入也僅有1.7億元,并以配股和債券發行來補充利潤。
2010年墊底的海際大和僅保薦承銷一單IPO,其承銷收入僅僅只有1010萬元。
中金公司尚未“開張”
在18家尚未“開張”的投行中,唯一一家國內大型投行——中金公司尤為引人矚目。
從2007年到2009年,中金公司始終穩居全行業主承銷金額的榜首。
但2010年,中金公司只主承銷了4個A股IPO項目,雖然光靠這4只大規模IPO項目,募資金額就達到了378億元,其中農業銀行一家就撐足了一半的IPO募資規模。這也使得以承銷金額計算,中金公司成為2010年主承銷規模第二大的投行。
投行獲取利潤的來源,便是以承銷項目的募資金額,按一定比例來支取承銷費用。
值得關注的是,當年素以投行業務主打的中金公司,在獲得了農業銀行和中國西電兩筆大單之后,也試水了一家創業板公司——東方財富的主承銷,雖然其發行規模不過14.2億元,但普遍被業界解讀為是大型投行進軍創業板承銷市場的“號角”。
到了今年年初,被該公司員工稱為“頂梁柱”的原投行部負責人丁瑋從中金公司離職。雖然一家厚積多年的投行巨頭,其根基或許不會因為某個核心人士而動搖,但今年中金在主承銷名冊上尚未露臉,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IPO主承銷之外,中金公司今年還擔任了1個增發、1個配股、11個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
債券承銷“洗牌中”
另一方面,在今年重推的債券(包括公司債、企業債、可轉債等)市場上,卻面臨著一場承銷商的洗牌戰。
截至目前為止,雖然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和瑞銀證券等大券商仍以規模優勢,分列發行家數、募資金額的前幾位,但債券發行“池水”的猛增,也吸引了各路“生猛”的中小券商進來搶食。
宏源證券今年來就主承銷了11家債券的發行,迅速追近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今年已承銷15家)。而華林證券也在今年獲得了10只債券的主承銷。
從觀察數據不難發現,宏源證券的異軍突起,很可能源于其“低價策略”。
Wind統計顯示,雖然承銷了11家債券發行,募資金額約107.5億元,但宏源證券的發行費用合計僅有1500萬元。同樣承銷了11只債券,中金公司的發行費用卻達到了9702.67萬元。
錄入編輯: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