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飛
創業板和中小板快節奏的發行讓那些策略靈活、專注于中小項目的證券公司受益匪淺。今年一季度的IPO承銷座次已經排定,民生證券和國金證券兩匹“黑馬”分別位居IPO承銷數量第三名和承銷金額第四名。
根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一季度無論是IPO承銷數量還是金額,國信證券和平安證券仍然處在絕對領先的位置,分別拿下了13個和10個項目,承銷金額分別是127.9億元和96.8億元。并且,這些項目全是“吃獨食” ——獨家保薦和承銷。
在緊接著的第二梯隊,民生證券與華泰證券承銷的IPO項目數都是5個;而國金證券的4單首發業務總金額則達到了47.4億元,位居IPO承銷金額第四。
此外,憑借著與安信證券聯合承銷的華銳風電(601558.SH)一單主板IPO,中德證券在今年一季度的首發承銷金額達到了47.3億元,僅次于國金證券列第五名,并且遙遙領先其他合資券商。
相比于“黑馬”們的奪目光彩,過去的券業“龍頭”日益黯淡。一季度中,中信證券(600030.SH)僅完成了東軟載波(300183.SZ)一單創業板的首發承銷。此外,廣發證券(000776.SZ)和國泰君安、申銀萬國等老牌券商也只斬獲了兩三單IPO。
2009年IPO重啟之前,中信證券等投行業務第一軍團的證券公司幾乎壟斷了大型IPO項目,包括商業銀行、大型壟斷國企等。但是隨著這些企業紛紛上市,項目資源有枯竭的趨勢。而雨后春筍般上市融資的中小民營企業則讓習慣過去大項目、長周期模式的大券商應接不暇,反倒是中小券商如魚得水。在爭搶項目資源方面,A股投行圈已經演變成一場春秋時代的群雄爭霸。
這場爭霸賽的一個基本背景在于,IPO本身是投行最傳統和最基礎的產品,與投行產品線上的其他產品相比門檻較低。這使得中小券商更容易借此打造品牌,建立市場影響力。只要它們舍得下力氣投入資源,產出即使不多,但要有結果并不是不可能。因此,近來除了具備傳統優勢的國信、平安之外,一些知名度稍低的中型券商也開始在深圳市場的IPO中嶄露頭角。
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新秀的承銷明細會發現,幾乎清一色全是首發IPO項目。而傳統的大券商則會具備較齊全的產品線,除了IPO之外,還有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增發配股和并購重組等業務。
一些小券商甚至不惜重金從大券商挖來保薦代表人,并提供優厚的條件,從而組建成完全倚重核心項目承攬人員的團隊。在這個生態圈中,核心項目承攬人及其團隊享有相當競爭力的薪水和業績提成,而券商則寧愿少賺錢,也要在自己的招牌下做成一定數量的承銷項目。
不過,事情總是會變化,市場環境也一樣。中小板、創業板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但并購市場已經開始顯山露水;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和交易所已經在著手培育交易所公司債市場。
對于那些人員齊備、業務體系配套完善、內控和風險控制更好、合規性更高的大券商來說,機會或許已經在向他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