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陸玲 發自北京
中信證券(600030.SH)3月23日停牌,稱因公司重大事項正在商談過程中,市場紛紛猜測其停牌原因。有猜測是轉讓華夏基金股權有結果,有猜測是發行H股。 停牌四個交易日后,靴子落地。中信證券3月2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赴港發行H股,擬發H股股數不超過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10%,并將授予簿記管理人不超發行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權。該計劃已獲公司董事會批準,公司將在4月13日召開股東大會審核該議案。
3月29日,中信證券復牌后大漲,一度沖高至14.77元,最終以14.28元收盤,上漲1.71%。作為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分析認為,如果中信證券順利實現H股上市,將成為第一家兩地上市的國內券商。此前雖有國泰君安在香港發行上市,但僅限于香港公司資產。迄今,國泰君安內地資產仍未獲上市。與此同時,中信證券國際化步伐也會邁得更大 。
再融資需求
根據中信證券2010年中報,其凈資本規模326億元,加上去年賣掉中信建投53%股權帶來大量現金收益,中信證券目前的賬面凈資產600多個億,稱得上豐裕。但2010年向金石投資追加巨額注冊資本,新建多家營業部,耗費不少資金。上一次中信證券再融資已是四年前,有再融資的需要。
此前,2月17日,太平洋證券公布50億元再融資方案;22日宏源證券公布了70億元的再融資方案;3月4日,長江證券增發結束,募資額為25.34億元。市場還一度傳言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申銀萬國有望在今明兩年掛牌上市,解決發展瓶頸問題。
毫無疑問,對于中資券商而言,目前,隨著經紀業務傭金大戰日益白熱化,投行方面大項目的日益減少,創新業務在初期階段也難形成規模,處于“瓶頸階段”。分析認為,對于中信證券這樣的龍頭券商而言,短期難有向上大規模拓展的空間。
根據中信證券公告,募集資金將全部通過補充資本金,用于海外業務平臺的構建。海通證券分析師指出,加大買方業務尤其是資本中介型已成為中信證券近年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境內無法大規模開展的背景下,境外市場是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最好突破點。興業證券分析師張穎認為,中信證券在香港為整體上市,其業務平臺及體量要遠遠勝出分拆上市。因標的稀缺,其港股很可能為溢價發行。
國際化加速
其實,早于2005年在香港成立中信證券(香港),并更名為中信證券國際以來,中信證券一直致力于進軍國際市場。2007年,中信證券就曾經計劃赴港發行H股,籌資30億美元左右,但后因故擱淺。據財新引用知情人士說法透露,“彼時外資券商剛剛進入中國,風頭正勁,監管層擔心中資券商急于國際化會影響境內業務,因此不太贊同中信證券的海外上市。”
發行H股是中信證券整體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提高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也是我們抗衡外資券商的解決路徑之一。而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多次表示,作為國內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要想保持高成長性和持續競爭力,必須走出去拓展國際視野,和國際投行展開競爭。
去年,中信證券宣布與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及其旗下的東方匯理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備戰海外業務。“隨著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和開展債券承銷業務,現在除了中金公司國際化業務好一點外,國內券商仍然沒能成功地走出大陸市場”,上海一券商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次發行H股將為承接海外承銷項目奠定基礎,縮小與中金公司的差距”。
此次發行H 股,分析認為,既是與東方匯理合作向前推進的結果,反過來又將加速兩者的合作進程;長期而言,將從根本上提升中信證券的綜合競爭力和長期投資價值。民族證券報告指出,H股發行上市后,中信證券國際化程度將更進一步,可以提升中信證券在香港及亞太地區的品牌聲譽,有助于提高投行競爭力,擴大投行業務規模和份額。同時,做好海外項目業務儲備,為將來占領國際板市場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