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鑄
《中國經營報》:平安證券是2010年創業板、中小板擴容中最大的受益券商,同時,在對創業板2010年業績變臉的質疑中,平安證券也屢次被提及,你怎么看待創業板業績變臉?
薛榮年:上市公司賺錢了不是我們的功勞,同樣,上市公司虧錢了也不是我們的過錯。
在投行對IPO項目的保薦過程中,我們關注的核心是這個項目符不符合證監會制定的條件,而不會去干涉公司本身的經營,這也是我們干涉不了的。同時,創業板業績變臉現象也要一分為二來看,原因很復雜,以國聯水產為例,上市第8天公告上半年虧損,這在我們的招股說明書中已經詳細解釋了,以對蝦為主業的國聯水產經營具有典型的季節性因素,上半年收入少,下半年多。
公司是否具備上市條件,財務指標是個門檻,公司管理的規范性才是核心,因為要求具有成長性,那么業績波動性大必然是創業板公司的特性。創業板的游戲規則是券商保薦、證監會審核、投資者判斷。
《中國經營報》:創業板誕生至今,“三高”現象就一直被市場所詬病,其中,有人認為,券商投行利用高發行價使得上市公司獲得超募資金,從而獲得高回報,你怎么看新股定價問題?
方向生:創業板出現這么多現象,業內的人都在思考。此次新股發行定價改革,稱為“定價的市場化”,方向很明確,證券市場改革這么多年,為何今天才改革定價?因為定價是整個市場最基礎、最核心的一部分,所有的市場現象都是由定價衍生過來的。在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現象、所有的矛盾都在此時產生碰撞。
“超募”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這個名詞,實際募集資金高于招股說明書中公告的募集資金不能稱為超募,如果說我們為了超募,那干嘛不直接提高發行價,使得實際募集與預計募集吻合,那么就不存在超募這個說法了。
定價過高或者破發等現象都是市場目前無法準確判斷價值的一種體現,本該投資者去判斷的,實際上,風險與收益是對應的,新股認購風險本來就比二級市場買賣要高得多。
《中國經營報》:對于創業板的“三高現象”,以及今年以來的破發、高送轉、業績變臉等現象,投資者將原罪歸結于投行只顧IPO項目數量而不顧質量,在保薦過程中過度包裝,不負責任,更有傳聞稱平安證券在2010年投行業務大豐收是因為給予保薦項目組過高的分成,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薛榮年:與傳聞恰恰相反,我們的保薦人隊伍大概80多人,絕大部分是我們自我培養,從其他券商跳槽過來的大概10人左右,變動幅度遠低于業內平均水平。我們2010年投行業務收入大概24億元,與項目組的分成比例大概是7∶3,而且,我們從不和保薦代表人簽訂什么限制性合同,都是來去自由的。
方向生:如果我們的分成過高,那么就無需做那么多項目,一個項目就抵得上幾個項目了。平安投行中流傳一句話,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拿三個人的工資。破發也好,業績變臉也好,都是由于市場價值體現尚未形成造成的。拿破發來說,總有人說市盈率的高低,實際上,看似計算方法簡單的市盈率是個非常復雜的概念,企業的成長性或者說成長的確定性是判斷市盈率的標準。另外,市盈率高低的另一個決定因素是達到預期的時間長短。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