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消息 近段時間以來,“石墨烯事件”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眾多券商研究報告的簇擁下,以中國寶安為首的石墨烯概念股瘋狂上漲,而正當炒作進入白熱化之時,幾家相關公司又紛紛澄清稱“沒有石墨礦”,此后石墨烯概念股紛紛回落。這不僅讓眾多跟風炒作的投資者損失慘重,更讓人不得不反思,披著實力和專業外衣的券商研究報告,究竟隱藏著多少貓膩。
怪相
石墨烯,這個曾經大多數人聞所未聞的名詞,如今卻讓資本市場為之側目,然而,當下的種種跡象卻表明,石墨烯似乎是一個由眾多機構虛構的“空中樓閣”。
故事要從去年11月說起。2010年11月5日,兩位平安證券的分析師發布了《中國寶安:坐擁負極龍頭,新能源業務風生水起》一文。在文中寫道,“此外,寶安還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其雞西石墨產業擁有石墨儲量約1億噸”。事實上,在這份研報發布之前,中國寶安的股價已經開始啟動,從去年10月18日的11.21元/股漲至11月10日的17.44元/股,并在去年年底之前保持在15元以上的高位。
那只是一個開始,今年1月起,平安證券又發布多篇關于新能源的“吹風”報告,其中2月17日的《新能源業務助公司迎來第二春》一文提到,“近年中國寶安尤其注重對新能源上游資源的拓展,貝特瑞(中國寶安子公司)拓展上游打造雞西石墨產業園,該礦品位很高,滿足貝特瑞自用綽綽有余”。基于此,平安證券強烈推薦中國寶安,認為其合理價格為30.4元。
因此,以中國寶安為首的石墨烯概念股成為市場的焦點,中國寶安股價從1月中旬的13.3元/股飆漲至2月下旬的高點25.45元/股,市值從144.97億元膨脹至227.4億元,市場關注度空前高漲,僅2月22日一天成交額就高達43.8億元。
就在炒作進入白熱化之時,一盆冷水從天而降。3月1日,中國寶安公開澄清“目前沒有石墨礦”。
問題出現了,從各大券商多份研究報告來看,中國寶安擁有1億噸石墨礦似乎是事實,但為何中國寶安要出面澄清?為何要等中國寶安股價暴漲,機構于高位撤退之后,上市公司才出來澄清?市場人士質疑:所謂的石墨烯概念其實是券商和某些主力資金合謀炒作的結果,而記者在多番調查之后發現,這些看似專業的機構研究報告中的貓膩似乎真的不少。
“石墨烯事件”透研究報告貓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券商研究報告作為投資股票的依據之一,但現在這種來自專業人士的分析判斷正困擾著他們。
“首先是現在很多研究員資歷太淺了。”北京投行界知名人士顧先生告訴記者,很多研究員都是大學畢業后就直接到了研究所,根本沒有行業從業經驗。他舉了個例子,有個研究員給從事建材裝備的一家公司出了份報告,認為毛利率10%太低,顧先生一看就有問題,這么低的毛利率,誰干這個買賣,一了解才發現,原來公司之前提取了10%的風險準備金,是給未來做股權激勵留下伏筆。
“除此之外,精力不足也是一個原因,一般稍有名氣的分析師都很難長時間沉寂下來仔細分析一家公司,更別說實地調研了。”一位曾經任職于某“國”字頭券商的分析師李先生對記者稱,稍有名氣的分析師都會非常忙碌,幾乎每天都是滿負荷工作。每周工作時間長達60個小時以上,不是在看報告就是在不停地開會,有時候周末都要出去作講座,偶會還會上上電視。
然而,一份好的報告需要分析師親自到公司實地調研,要對行業非常熟悉,會有一些長期看好的公司,如果公司有新項目投產、收購兼并等重大事項發生,評估價值發生變化,需要更詳細數據的時候,分析師會單獨或相約其他券商分析師一起到公司調研。
“就是這為數不多的調研,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李先生稱,當他在調研的時候,根本不指望公司會提供絕對真實的情況,他們必然在局部存在夸大或隱瞞的情況。而作為分析師,在調研前必須做足功課,準備足夠細的問題,包括明年投資計劃、資本支出、管理費用、產品毛利率、投產項目完工情況,并將了解到的信息與自己長期對行業的理解進行對比,剔除一些失真的成分,挖掘公司真正的價值。但現在很難有分析師能真正做到這些。
報告隨意全賴“資”“精”不足
辯解
如果說僅僅是資歷和精力不足,使得券商研究報告的可信度打了折扣,那只能說是客觀原因,而目前市場中流傳的部分研究報告,有的明顯是幾大機構勾結起來引誘中小投資者上當的圈套。
對此,北京的行業分析師陳女士稱:“其實這在業內屬于半公開的事情,分析師的報告與大資金的關系是雙向的,除了分析師主動推薦大資金手中股票外,更有大資金主動找分析師寫文章薦股。”
她進一步解釋道,由于不少所謂的明星分析師對市場存在一定的影響力,因此一些大客戶在持有某只股票后,也會通過關系找一些近期較有影響力的分析師為其手中股票“敲邊鼓”。而分析師也能從中獲得一筆不少的稿酬。
為何券商分析師要巴結基金公司等大機構?陳女士解釋道,一方面是因為有可觀的好處費,而更重要的原因應該來自目前研究機構的收入模式,如交易分倉。基金公司一般手握巨資,需要租用多個券商的交易席位才能進行交易,也就是常說的分倉。有數據顯示,通常一年基金公司支付券商傭金額就有數十億元,即使在2008年的熊市也能達到42億元。因此主動推薦機構手中的股票,或者機構在重倉某只股票之后,找知名分析師出具投資報告,讓普通投資者幫忙“抬轎”,在業內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事實上,一般散戶在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書面的券商報告,而實際上有些信息分析師通過電話或者郵件直接同基金聯系。例如,研究員對某公司出了三個月目標價12元的報告,但是在隨后調研中發現公司被低估了,可以達到18元。研究員并不急于出報告,而是先將信息告訴基金,等股價漲起來后再出報告。
“其實在我看來,目前市場上很多概念炒作都是延續了這一條路線。”陳女士表示,無論是目前引起巨大爭議的石墨烯概念,還是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的鋰電池概念、超級細菌概念,都延續了這一炒作路線,但只要知道這背后的玄機,就會對券商研究報告多一分理智。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證監會已經查處了多起分析師貓膩案。如北京首放經理汪建中,他利用本人及親友的身份證開立了17個資金賬戶,利用內幕消息買入股票后,再向股民們公開推薦,涉及股票高達38只,汪建中獲利1.26億元。此外,此前業內也傳出華泰聯合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錢曉宇因推薦超級細菌概念股龍頭聯環藥業而被證監會調查,但華泰聯合內部人士當時就解釋道,華泰聯合既沒有自營盤,也沒有資產管理計劃,更沒有基金公司,這一傳聞純屬虛構,而事實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主力資金和寫出研究報告的人自己知道。
券商與主力資金暗中勾結
真相
有關機構對一券商近一個月的研究報告進行了粗略統計,結果顯示,在A股報告中,出具“推薦”評級的研究報告占全部報告的比例為70%,“審慎推薦”的占比20%,“中性”占比10%;H股報告中,“推薦”評級的報告占比72.6%,“審慎推薦”和“中性”的占比分別為9.1%,而“回避(減持)”僅占9.2%。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一樣,也是這條利益鏈上的一環,券商研究員同樣也不敢得罪他們。”在記者的采訪中,某北京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坦言,即使有些分析師能發現一些上市公司的負面信息,也會采取一些巧妙手法規避,或者索性不發研究報告,即使事情到了瞞不住的地步,也會找出各種理由為其唱好,最差也就是給予一個中性評級。
該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一般情況下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接下來有再融資計劃,或者股東有減持沖動的,都會來找券商寫正面的研究報告,并希望券商成為中間人,幫其聯系參與再融資的投資機構或者愿意接盤的投資者,并許以不菲的酬勞,此外,今后一旦該公司又有下一步的增發或者發行債券等相關工作,必然會選擇此前比較“親近”的券商。
“分析師要成為上市公司座上賓并非易事。”該基金經理稱,只有大牌分析師才能打入上市公司內部。他坦言,大牌之所以為大牌,是因為他們除了背靠基金公司,更有上市公司作為其信息的主要渠道,越接近核心,消息越準確,越能獲得基金經理的信任,基金的介入自然也能讓上市公司股價更上一層樓,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從這一點看,他們怎么敢得罪上市公司?越大牌的分析師,越容易接近上市公司高層,就越害怕上市公司層面的壓力。
該基金經理透露了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此前,眾分析師、基金經理、私募基金一群機構人員受邀前往江蘇某釀酒行業上市公司調研,第一時間獲得了該公司將大舉分紅送股的利好,此后該公司股價扶搖直上,成為數一數二的牛股。但另一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分析師對深圳一家大公司出具“減持”評級后,竟被“封殺”,并且由此失去了到該公司進行現場調研和拜訪的機會。據北京商報
上市公司同樣“不敢得罪”
其他
雖然多個層面的利益關系形成了券商研究報告的眾多貓膩,但市場缺少有效的監管還是其關鍵。“與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相比,對券商研究報告的監管還是個空白,除非涉及到內幕交易或者搶先交易。一些‘擦邊球’的做法,比如‘減持’評級中的潛規則,是沒有監管的,但這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卻比較大。”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
“因為圈子比較小,一些低質量的研究報告在正規的基金公司里很容易被看出來,影響不大,但對于普通投資者影響非常大。目前有些針對機構的研究報告流傳到了社會上,但并不是報告的全部內容,所以普通投資者鑒別起來比較難。”一位基金研究部總監說。
然而,對于普通中小股民來說,券商報告仍是難得的學習工具。好的券商報告可以引導投資者如何去正確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那么問題就在于如何活學活用手中的券商報告,專家提出三點要素。
首先,券商或研究員的實力十分重要。像瑞銀、摩根士丹利等海外的投行,以及包括中金、中信等國內目前口碑較好的大行,其所出的報告權威性較高。
其次,構建自己的數據庫。很多研究員由于沒有實踐經驗,所出的報告可能有硬傷。而投資者應該注意收集關注股票的相關行業、行業內公司的報告,進行綜合對比,而不是盲目投資。
再者,就是要學會看報告的藝術。聽到某只個股的消息后,可以主動找些報告來看,分析消息的可信程度,另外,看報告不要只盯著目標股價,關鍵是看報告的內在邏輯性,研究員的結論是否有足夠的理由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