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潔云
A股IPO募資在今年稱冠全球,新股頻發也讓保薦機構笑逐顏開,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有58家券商參與了IPO的盛宴,共保薦349家企業IPO,承銷與保薦收入合計達到159億元,是2009年券商投行總收入的3倍,創歷史新高。
有人歡喜有人憂,今年的排名座次顯示,投行IPO業務兩極分化愈加嚴重。以平安、國信為首的南方券商繼續領跑,業績優勢不斷擴大,而一些小券商,特別是合資券商則面臨“顆粒無收”的落寞。
平安、國信IPO收入均超10億
14家券商“無米下炊”
2009年的投行排名戰中,平安、國信雖然在承銷家數上遙遙領先,但僅得到收入3個多億,與具有大項目優勢的中金、中信相去甚遠。2009年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的IPO收入分別為10.97億元和6.75億元,具有絕對優勢。
在中小項目主導下的投行洗牌之年,以平安、國信為代表的南方券商在今年首次實現承銷數量與收入的雙贏。平安、國信以38家和31家的承銷數量繼續領跑,而收入也突破十億大關,分別為18.91億元和12.77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冠亞軍。緊隨其后的為華泰聯合(9.7億元)和招商證券(9.35億元)。昔日傲立群雄的中信、中金,座次則滑落至第五、六位。
另外,與去年投行收入排名比較,有幾匹黑馬在今年成功突圍,業績格外亮眼。宏源證券去年IPO收入僅為1000萬元,排名墊底,今年躍升16位,獲得4.8億元收入。中德證券和民生證券的位次也出現較大升幅,分別將3.36億元和3.34億元收入囊中,躋身前20名。
然而,在這投行豐收之年,并非所有券商都賺得盆滿缽滿,有十余家券商就遭遇到IPO業務“無米下炊”的尷尬境地。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最新保薦人名單,共有72家券商具有保薦資格。那就意味著,有14家券商在今年IPO方面顆粒無收。他們分別為國聯證券、中山證券、高盛高華、愛建證券、財通證券、長城證券、恒泰證券、華安證券、華西證券、華鑫證券、世紀證券、湘財證券、東興證券、首創證券。
記者發現,上述券商的保薦代表人數量大多在5人左右,此規模在業內處于下游水平,而國信證券的保代數量已經達到116人。“保代是投行的核心競爭力,投行水平往往與保薦代表人的數量成正比。”某深圳大型券商保代分析認為,業績不佳的投行存在著項目儲備不足、保薦經驗缺乏等問題,還有券商索性轉移陣地,將投行業務的精力集中于債券承銷、增發配股等業務。
合資券商依舊落寞
無人躋身第一梯隊
在上述“零單IPO”的券商中,國聯證券和華鑫證券都在今年有與外資券商合作的戰略部署,在投行業務上頗有一番雄心壯志。國聯證券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共同籌建的華英證券,已于今年11月拿到證監會批文。摩根士丹利也已完成出售中金股權的交易,與華鑫證券向證監會申報合資開展投行業務。
目前,國內合資證券公司近十家,其中瑞銀和高盛高華由于進入中國較早,拿到了全牌照,其余合資券商開展業務僅涉及投行業務。從今年的投行業務排名情況來看,合資券商的業績不容樂觀。唯有中德證券(山西證券與德意志銀行合資)在今年脫穎而出,以7個IPO項目、3.3億元的保薦承銷收入領跑合資券商隊伍。
此前幾年排名較為靠前的瑞銀證券和高盛高華已優勢不再。一直處于第一梯隊的瑞銀證券從去年的前十名滑落至20多位,而高盛高華更是在今年顆粒無收。財富里昂和瑞信方正也原地踏步,IPO收入排名分別為28名和33名。去年投行業務出現虧損的海際大和(上海證券與日本大和證券合資)今年依舊落寞,僅保薦承銷一單IPO,收入1010萬,排名墊底。
上述保代表示,合資券商集體落寞的主要原因在于內部治理不夠分明,合資雙方在管理上出現較多分歧,并且在成立時間上沒有優勢。另外,經營業務范圍單一,也使其投行業務拓展受限。另外,成立較早的瑞銀證券和高盛高華,在保薦承銷大型企業上面具有優勢,對于中小項目明顯準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