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普 劉兆瓊
一直以來作為大券商在業績排名上勝出的 “神器”——投行業務,如今落到了中小券商的手中。
8月31日,上市券商的半年報披露完畢,招商證券投行業務以6.04億元凈利潤一舉超越中信證券奪得“頭牌”。同期,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凈收入超過5億元,券商盈利和排名格局的變化彰顯。
發行節奏加快使得投行業務成為券商業務的亮點,在券商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快速增長,部分券商投行業務在營業收入總額的占比甚至逼近三成。
異軍突起
“今年以來中小板與創業板新股密集發行,之前儲備了大量此類項目的券商投行業務借此獲得了飛速發展,致使其整體實力直逼老牌券商。”一位券商行業研究員告訴本報,此中表現搶眼的,當屬投行四小龍——國信、廣發、招商、平安。
一位投行人士稱:“投行四小龍均位于深圳,是在市場中‘野蠻生長’起來的,其擁有大批的保薦人,競爭力非常強,得以儲備大量中小企業項目。而且作為靠近深交所的本地券商,擁有天然的渠道優勢,能夠更快獲得在中小板、創業板方面的信息。”
據聚源數據統計,今年初至8月底,平安、國信、招商、廣發保薦上市的公司數量分別達到28家、22家、17家、15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稱雄于投行界的中信、中金、申銀萬國、銀河等大券商的IPO保薦數量分別是6家、5家、3家、4家。
龐大的保薦人隊伍也是中小券商IPO項目源源不斷的一個保障。據中國證監會2010年8月底披露的數據,國信力拔頭籌,擁有114名保薦人,另外是中信82名、平安67名、廣發62名、海通56名、招商56名。
前述投行人士說:“國信一向就是以保薦人數量最多而聞名,一個保薦人的年薪至少在200萬以上,這就是一筆龐大的開支。因此,當熊市IPO停發時,這類券商的日子難過,而IPO開閘,他們馬上就財源滾滾了。這看似比較激進,但一家券商想排名往前靠的話,目前主要也就依靠這樣做了。”
招商證券投行部負責人則稱,其投行業務的高增長也得益于豐富的產品線和全方位的服務體系。
兩分天下
在“投行四小龍”異軍突起的同時,投行市場也經歷了一次洗牌。
東海證券分析師王鵬飛稱:“投行市場目前格局是中金、中信等大券商主要做重大項目,‘投行四小龍’主攻中小項目,其他券商雖然各有斬獲,但已不足以改變這一格局。”
在農行A股上市中,選定的主承銷商為中金、中信、銀河和國泰君安。僅此一單,中金便斬獲6.72億元承銷保薦費;光大銀行IPO選定的則是中金、建銀投資和申銀萬國;今年3月份,中金還在東北高速分立為吉林高速和龍江交通的重大創新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正是這些重大項目奠定了大牌券商的地位,也形成了他們“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
“招商投行主要的發展策略是在保持投行在中小項目上的優勢,確保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同時,對大客戶進行重點突破。”招商證券上述負責人稱。
而對于一些小券商來說,IPO保薦項目卻成為“不能言說的痛”,由于保薦力量限制及經濟投入壓力,他們更多地轉向了增發、重組等難度較低的項目。華東地區一家中小券商今年保薦的一個IPO項目被否,導致其業績壓力陡然增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雖然在投行業務上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整體實力仍然略遜于老牌券商。
獨挑大梁?
各家券商對投行的日益重視,是由背后一系列的業務盈利格局造成的。
一家中型券商的副總裁分析,自營和資管靠行情吃飯為主,券商間不會差異太大。另一方面,幾乎所有券商都在新建營業部或升級服務部,這加劇了傭金戰,導致經紀業務收入呈現長期下滑的趨勢。
《上證統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國內證券營業部數量已達4263家,較上年同期增加1005家。
“單調”競爭下,真正能帶來“驚喜”的,就數投行業務了。尤其是對于未上市的券商,由于去年底券商IPO標準提高,投行業務的盈利情況更為重要。
“經紀和資管的業績增長很難一蹴而就,真正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的,就是投行業務。因此不少希望上市的券商,都在狠抓投行業務,要求只能上不能下。”東海證券分析師王鵬飛說。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