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彬 李保華
半年前還光彩照人的自營業務,如今卻拖了長江證券的后腿。
近日,長江證券上半年業績快報稱,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2.83%。本報獲悉,自營業務是其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業內,長江證券的業績對自營業務的依賴程度很高,且以風格激進著稱,自營表現對業績影響較大。
在經紀業務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中小券商在傳統營收渠道中受到的擠壓愈發明顯,也更進一步凸顯出了其對自營業務的依賴。
受累自營
長江證券披露,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億元,同比下降了22.83%。
而半年前,其業績凈利潤同比增長了96%。今年一季度,長江證券實現營業收入9.27億元,凈利潤4.12億元,僅自營業務就實現收入約3.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達209.5%。
長江證券稱,上半年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公司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在市場交投和傭金水平雙降的大環境下,公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的提升未能帶來經紀業務收入的提升,造成公司經營業績同比下降。
“自營業務如果出現未預料到的風險,將對長江證券的收入造成重大影響。根據現已披露的數據,長江證券二季度的自營很可能較一季度有較大程度的下滑。”金元證券分析師沈彤認為。
海通證券分析師謝鹽推測,長江證券上半年自營收入下滑25%以上,即二季度自營虧損超過1.45億元。
按照長江證券披露的證券投資情況,其一季度末時證券投資總規模達到了90億元。
長江證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長江證券自營在今年初高位加倉襄陽軸承和東風科技等個股。而二季度股市下挫,這些個股的表現亦不盡如人意。6月底,襄陽軸承股價較二季度初下跌18.9%,同期東風科技股價下跌35.8%,同期上證指數下跌23.2%。
雖然自營業務收入因系統性風險而下滑情有可原,但對自營業務的高度依賴使長江證券的業績發生巨大波動。
2008年,長江證券自營收入占總收入29%,2009年該比例為22%,在13家上市券商中排于前兩位,今年一季度該比例則達到41%。
經紀業務之痛
受累于自營業務的券商并非只有長江證券。
東北證券7月30日率先公布半年報,其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降幅分別超過了四成和七成,而自營1.87億元虧損成為業績大幅下滑的主因,自營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80.8%。
“長江證券和東北證券都是同一種類型,對自營業務高度依賴,靠天吃飯,遇到市場變化就可能業績大降。他們共同的問題都是收入更多依靠傳統業務,創新業務收入比例很低。”北京一私募機構人士稱。
一位了解長江證券的分析師稱,長江證券在2009年加大了自營盤的規模,年末比年初增加了約一倍,現在近百億的自營盤規模在業內名列前茅。
今年上半年,市場交易量萎縮,證券行業傭金率大幅下挫,經紀業務收入普遍下滑。大型券商因為有凈資本和業務資源的優勢,創新業務逐漸成為新的盈利渠道。以傳統業務為主的中小券商自然受到了最大的沖擊,他們更冀望于做好自營業務來彌補經紀業務收入的下滑。
“今年上半年我們就一直很閑了,閑暇時間太多,我也忙起了琴棋書畫。”一家大型券商北京營業部的人告訴本報。
東北證券在半年報公布后稱,公司凈資本水平偏低嚴重制約業務發展,目前公司配股方案已上報證監會發行部,并計劃借入12億規模次級債,以提升凈資本水平,開拓新的業務渠道。
長江證券也正在推進其公開發行的進程,并表示其自營業務將涉足股指期貨。
“受制于凈資本水平,長江證券難以直接受益于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如果公司公開發行成功運作,會面臨短期內資金使用效率與業績攤薄的壓力。”西南證券分析師王自力認為,對于嚴重依賴自營業務的長江證券而言,利用股指期貨對沖風險,或以高杠桿倍率放大的投機利潤,這是意料中的的選擇。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