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謝 嵐
近日再度傳出中信證券正在洽購里昂證券的消息。
農歷正月初七,有媒體報道稱,據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透露,中信證券將會收購里昂證券的少數股權,而賣方對這部分股權開價甚高。
2月21日晚,《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中信證券董秘譚寧,但其表示公司仍在放假,不方便評論此事。
鎩羽貝爾斯登后再征海外
提到中信證券的海外征途,就不能不提與次貸陷阱擦身的貝爾斯登股權收購一事。
2007年10月,中信證券與貝爾斯登簽署全面戰略合作預案。根據預案,中信證券擬認購貝爾斯登約10億美元可轉換信托證券,期限為40年,轉股后相當于貝爾斯登總股本的6%,轉股價經測算為119.98美元,中信證券還可增持貝爾斯登股份至9.9%。
結果,當審批還在進行中時,次貸危機爆發,大批華爾街老牌投行在金融風暴中倒下,貝爾斯登首當其沖。隨后,2008年初,摩根大通宣布欲以2美元/股的價格全面換股收購貝爾斯登。盡管收購價迫于各方激烈反應而調高至10美元/股,但仍與之前中信證券給出的119.98美元/股可謂天上地下。
最終,中信證券宣布與貝爾斯登的戰略合作計劃終止。此后不久,市場上猛刮中國金融機構海外抄底風。有消息稱,雷曼兄弟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前也曾非正式接觸過中信證券,但因當時無法判斷其危機的嚴重程度,中信證券并未考慮接手。
不過,在反思貝爾斯登收購一戰之后,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也曾表示,中信證券國際化戰略已經確定,有挫折也不應放棄,這條路將繼續走下去。
洽購里昂證券少數股權再試水?
隨著金融危機大潮漸漸退去和相當一部分“裸泳”者的暴露,中信證券此時再度出征海外是否會安全一些呢?
“安全不安全還不好說,但這些國外投行在資產質量和盈利狀況等方面肯定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了。”2月21日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西方國家基本面不斷變好,逐漸走出低迷,國內投行海外擴張的風險相對來說會小一些,但是西方經濟會否反復,現在還難判斷。
“中信如果真的入股,比重也很小,只是個財務投資而已。”2月21日,海通證券分析師佘閔華這樣對記者表示。雖然迫切希望能走向國際平臺,但曾險落貝爾斯登次貸陷阱的中信證券這一次在邁出更大步伐之前顯然將更加謹慎。
此外,除了發展戰略方面的考慮,市場也認為,中信證券此舉還意在為其手中過多的現金尋找出路。根據中信證券2009年三季度資產負債表,剔除客戶資金存款,其賬面貨幣資金高達248億元。
據悉,于1986年創建、總部設在香港的里昂證券雖然在中國內地并不為大眾熟悉,但在香港卻相當知名,其目前擁有約1450名員工,分布于亞洲的14個城市和迪拜、倫敦、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及紐約。在中國內地市場,里昂證券是中國B股的最早經紀商,現在還保持著前三名的地位。而其與財富證券的合資券商財富里昂證券2008年也拿到了A股的經紀牌照。2009年8月,里昂證券還宣布將與上海國資經營平臺上海國盛(集團)公司共同設立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