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潘溈 上海報道
1月26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耐特光學”)首發申請獲創業板發審會通過。康耐特光學招股書申報稿上,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海際大和”)的名字悄然出現在主承銷商位置上。
作為入世后誕生的第3家合資券商,2004年11月就已開業的海際大和幾乎已被市場所遺忘。公開資料顯示,之前,這家由上海證券與日本大和證券組建的只經營證券承銷業務的合資券商,除股改項目外,在新股發行、增發、配股等主要證券承銷業務中無一斬獲。
同為合資券商,不要說目前已在中國市場上咄咄逼人的瑞銀證券,即使2009年才成立的中德證券,其成績單遠比海際大和好看。截至2月1日,獲IPO牌照不到一年的中德證券,已然三單IPO在手。
2004年11月,海際大和正式掛牌運營,注冊地為上海,注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上海證券、日本大和證券分別占注冊資本的67%和33%。
2005年4月,上海證券將自己的承銷牌照讓給了海際大和。隨后,股權分置改革啟動,證監會叫停新股發行、增發、配股等主要證券承銷業務。
2005-2006年,海際大和交了白卷。直到2007年,開業3年后,公司獲得一單債券承銷,才算開了張。
隨后的兩年,海際大和又陸續做了幾個債券承銷的項目。不過,直到2009年年末,在IPO、增發和配股的成績單上,海際大和依舊為0。
此番過會的的康耐特光學于1月22日預披露,26日上會。
海際大和上上下下頗為緊張,對媒體則是更為謹慎。先后以“等證監會的結果出來再說”“等(投行)負責人從北京回來再說”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要做投行業務,人脈很重要。上海證券本身實力偏弱,大和證券也難以躋身一流投行之列。這樣的組合,往往還做不過本土進取一些的券商。”對于海際大和的尷尬成績單,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資投行人士向本報記者指出,這可以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09年,瑞銀證券和高盛高華的首發承銷額,分列第11和12名。考慮其含著金鑰匙出身,且已在中國市場征戰幾年,這樣的成績只能說平平。
而同樣出身名門,成立時日尚短的中德證券、瑞信方正的表現更為搶眼一點。中德證券于2009年8月才拿到保薦牌照,2009年即承銷了2單IPO業務。2010年1月,又有一單IPO過會。
2008年才成立的瑞信方正雖然在IPO業務上并無建樹,但其在去年的債券承銷業務上可是名副其實的黑馬。據Wind統計,它去年承銷了22只債券,其中聯席承銷了鐵道債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的次級債。
“我們同樣很重視股票承銷,但一個項目需要兩到三年,至少也要一年半才能有結果。但中大型的股權承銷項目,要拿到并做出來,就更慢了。”對此,瑞信方正人士明確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