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
1月27日下午1點半,當記者步入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小街188號的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建投)總部一層大廳時,大屏幕上正滾動播出“熱烈祝賀中信建投北京東直門證券營業部榮獲全國十大營業部第六名”的兩行紅色大字,大屏幕下站著三位正通過終端機查詢股票行情的老人。
如此景象很難將中信建投與“漩渦中心”聯系在一起。
一周前,這棟總部大樓的建筑外墻最高處已不見懸掛的“citic”(中信證券logo)。目前,只剩下一排灰黑色鋼絲網。
眼下,市場目光投向中信證券(600030.SH),這家國內券商龍頭將如何處置超限持有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夏基金)和中信建投股權,與其業績和股價息息相關。
主要業務指標均位于行業前十名的中信建投的前途命運與中信證券的處置決定緊密相連。
“作為員工,我們最關注的是未來的新股東會不會改善辦公條件及薪酬待遇,此外,就是公司管理層會不會因此有大的變動!27日,中信建投一位老員工坦言。
轉讓迷霧
近期,中信建投股權傳言中的受讓方是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下稱國資經管中心)。27日,記者就此詢問中信證券有關人士,他對此不置可否。
據接近北京市國資委的人士介紹,國資經管中心成立不到一年,設有股權投資部、融資部、投資部及綜合部!肮ぷ魅藛T只有數十人,還在陸續招募擴充中,辦公地點租在北京市金融街一寫字樓內!
該人士指出:“股權投資部的工作人員只是和中信建投有關股東有過接觸,這是一宗社會影響大、涉及資金大的交易,從時間進程和人力資源等各方面來看,現在談轉讓方案以及未來中信建投的戰略規劃可能還為時過早!
一位接近中信建投高層的人士透露:“中信證券早前曾有過想法,將部分中信建投股份轉讓給中信集團,但是實際操作困難重重,因此沒有實現!
據介紹,該提議流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監管層持有不同意見,二是轉讓價格很難讓各方都滿意。
“作為上市公司,中信證券需為股東創造最佳回報并尊重股東意見。轉讓給中信集團則屬于關聯交易,無論價格高低都會讓其他股東對交易公正性存有疑問!鄙鲜鋈耸糠Q。
該人士認為:“中信建投并不參與股東主導的股權轉讓談判,但現在說轉讓方案已定,從時間上看可能性不大。”
中信建投公布的2009年財報顯示:當年實現凈利潤26.06億元,同比增加近五成。而中信證券2009年業績快報顯示,凈利潤89.59億元。據此推算,中信建投對中信證券貢獻的凈利潤占比超過17%,2009年上半年為18.47%。
無論新股東花落誰家,繼續推進中信建投的發展壯大才是正題。
以投行部門為例,全球行業著名研究機構Dealogic將中信建投參與的投行項目都貼上“citic”的標簽,算作中信證券的業務。而據上述人士介紹,兩家公司的保薦人收入有較大差距,而差距也存在于研究部等業務部門。
目前,中信建投董事長張佑君和總裁王常青均由中信證券轉調而來!稗D讓后中信建投的管理及業務經營能否保持穩定是員工所擔心的!鄙鲜鲋行沤ㄍ兜睦蠁T工認為。
先合后分
前述閃爍于中信建投總部大屏幕的東直門營業部,就是昔日和國信紅嶺中路營業部齊名的“華夏東四營業部”。
1990年代,華夏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夏證券)煊赫一時。彼時,華夏東四擁有過豪華團隊。華夏基金現任總經理范勇宏曾任該營業部總經理,而管理華夏大盤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曾就職于該營業部研究部。
盡管時移世易,但是,中信建投的前世今生依然可以從旗下這家營業部看出端倪。
2006年,以受讓前華夏證券全部證券業務及相關資產為基礎,中信建投正式成立,注冊資本27億元。中信證券出資比例占60%,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40%。
當時,中信證券管理層明確中信建投將與中信證券在投行業務上的分工,中信證券主攻大客戶,而中信建投立足為中小企業客戶服務。
分工從兩家券商數年來上交的成績單看還是成功的。
中信建投成立伊始,中信證券前總經理張佑君親赴主持工作。成立第一年,中信建投的股票及債券承銷業務市場份額位列全國16名,隨后兩年迅速躋身第10名和第6名。同期,中信證券的股票及債券承銷業務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全國前三甲。
然而,這種定位分工近期已受挑戰。因創業板推出及直投業務試點,中信證券已染指中小企業的投行業務。
作為中國最早的三家全國性券商之一,華夏證券在衰敗的同時,仍給中信建投留下了優質的營業部資源。
但是,國內券商的利潤來源——經紀業務,卻難以如投行業務定位清晰。
盡管中信證券近年來極力爭取機構分倉,但從目前的A股市場構成來看,營業部的優勢難以撼動。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中信建投經紀業務市場份額為3.36%,占中信證券合并份額的四成,同期,中信證券自身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只有2.56%。
這一格局與中信建投成立之初相似。2006年,中信建投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已達3.64%,而中信證券僅占2.61%。
據一位券商行業研究員分析,中信建投的股權轉讓對其經紀業務短期內不會構成明顯影響,不過,對于已合并業績的中信證券來說,現有的經紀業務優勢將受到打擊。
事實上,去年第四季度,中信證券經紀業務已出現下滑。一位中信證券相關業務部門的員工透露:“公司內部討論就指出了營業部分布不均勻是經紀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將積極進行調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