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研究員葉志剛涉嫌勾結私募被查的消息一出,市場上關于券商研究人員職業操守和公信力的討論立時鋪天蓋地。
然而,葉志剛事件不過是掀起了冰山一角。
在當前的證券市場上,“葉志剛”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在“葉志剛們”背后,顯山露水的是中國證券市場和證券行業深不可測的利益鏈條與潛在規則,以及形成這些鏈條與規則的不成熟也不完善的機制與結構。
眼下,聲討研究員的聲音似乎蓋過了一切,人們可能忽略了事件中另一個重要的利益主體——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在層層監管下多少有些畏首畏尾的保守做派,私募和游資如今是市場上翻江倒海的公認主力。在許多概念和個股的非理性炒作中,私募都是當之無愧的始作俑者;在與研究人員的所謂合作中,私募也往往率先拋出巨額利益誘惑投資。
正是對這樣一個良莠不齊的特殊群體,監管長時間內缺位,直到現在,對于私募仍舊沒有非常明確的法律界定和監管規則。如果葉志剛事件所傳屬實,那么當事雙方顯然各有過錯。監管部門在對作為賣方的券商進行有力監管的同時,切不可放松甚至忽略對私募領域的必要監管與反思。否則,“葉志剛”始終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馬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