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已提交IPO申請,今年上半年,國信證券實現凈利潤18.05億元。CFP 資料
早報記者 忻尚倫
近日頗受業內關注的國信證券并購華林證券一事,日前得到了國信證券的正面回應。國信證券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迄今為止雙方并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但確實有合作的意向,國信證券正在與華林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深圳市立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立業集團)初步接觸中。
資料顯示,華林證券現有11家證券營業部和2家證券服務部,分布在深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長沙、江門等地,經紀業務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華林證券實現凈利潤1.59億元,總資產為32.97億元。
華林證券實際控制人立業集團董事長林立一直有深圳隱形首富之稱,其在2006年,以57億元的資產首次現身福布斯富豪榜。公開資料顯示,林立1986年下海創立深圳立業投資發展公司,旗下產業主要有飲料、藥業、房地產以及金融等。2003年2月9日,證監會同意江門證券從5600萬元增資擴股到8.07億元,并更名為華林證券。林立旗下三家關聯企業出資7.51億元,成為華林證券的實際控制人。
國信證券則是全全國僅有的兩家連續兩年獲得AA評級的證券公司之一,注冊資本70億元。今年上半年,國信證券實現凈利潤18.05億元,總資產為518.31億元。
關于此番并購原因,有市場人士猜測,“國信證券素以經紀和投行業務稱霸,2008年國信股票基金交易額排名行業第三,投行股票發行家數排名第一。若說到缺憾,應該就是營業部了,相比已經順利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光大證券全國79家營業網點,國信現有的49家略微單薄了些。”
具體并購方式,一券商業分析師稱,立業集團應更傾向于采取換股方式進行合并,“因為國信證券已經遞交了上市申請,若上市獲批,那么立業集團將獲取比現金收購更大的收益。”
但他也指出,目前不知道國信證券在遞交IPO的券商中排在第幾位,“理論上講,并購華林會延緩國信IPO進程。”
但另一也在排隊IPO的券商人士說,若并購能讓國信證券更符合IPO條件,也有可能成為其IPO獲批的提速器,“今年上半年還曾傳出國信證券與東莞證券接洽的消息”。
事實上,從上半年起,券商業內的并購潮此起彼伏,如“明天系”旗下的長財證券已正式并入恒泰證券;民族證券和金元證券的合并也在其大股東首都機場的火熱策劃中;華泰證券在吸收了信泰證券后,對聯合證券的股權處置也在密集展開。市場人士預計,此輪行業整合后,國內證券公司可能會從目前的107家減少到70-80家左右。
整合的背景是券商為達到符合“一參一控”新規要求,從而繼續沖刺上市的愿景。早報記者了解下來,包括國信證券、華泰證券、山西證券、西部證券都已遞交了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