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大軍
2008年A股市場的單邊下跌,使券商自營業務遭受重創。2009年一季度,卻是股市止跌回暖的季節。不過,遺憾的是,或許仍對去年的熊市心有余悸,并非所有的券商都抓住了這次機會。
4月30日,隨著中信證券(600030.SH)公布了2008年年報和2009年一季報,上市券商的年報和一季報披露收官。券商的自營業務,交給了投資者怎樣一份答卷?
會計核算差異背后
中信、海通、東北、宏源、國元、長江、太平洋、國金、西南9家上市券商中,中信證券可謂是資本市場里最大的“莊家”之一。
一季報顯示,中信證券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已達287.42億元,更有338.73億元(扣除客戶資金存款后)的貨幣資金“趴”在賬上。僅次于中信證券的是海通證券(600837.SH),一季度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僅為97.2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一家的自營規模(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公允價值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公允價值之和)就已超過其他8家上市券商的總和,其強大的資本實力足以雄踞A股市場。
不過,在會計科目的核算上,中信證券卻較其他6家上市券商顯得更為保守。一季報顯示,其有228.49億元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交易性金融資產僅為58.93億元,兩者之比為3.9:1。
而其他六家上市券商卻將大部分金融投資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比如,海通證券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資產之比為0.18:1;更為明顯的是長江證券(000783.SZ),兩類金融資產之比高達0.03:1;太平洋證券(601099.SH)更為激進,公司將所有的金融資產都歸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不過規模僅為1.76億元。
中信證券的這種分類方法,雖然體現了大券商穩健的投資風格,不過,也使其在股市反彈過程中的業績彈性大幅降低。
2008年年報披露,中信證券是年有約12億元的浮盈未體現在損益表當中。雖然其一季報并沒有詳細列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情況,但是,仍有兩處細節可以窺見一絲端倪。
比如,中信證券在一季度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達到2.7億元,比2008年年末的1.81億元大幅增加了49.45%。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期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增加,導致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增加”。
另外,中信證券還列示了公司按一季度期末賬面值大小排序的前10只權益性證券情況,截至2009年3月31日,賬面價值合計26.93億元,而期初賬面價值卻僅為14.9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只權益性證券中,有9只被中信證券歸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雖然中信證券在一季度報表里僅列示了權益性證券的投資情況,但2008年年報卻顯示,公司重倉的是債券。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信證券持有的債券公允價值為358.75億元,占其自營總規模的89.45%。
“重倉債券”的這一特點,在其他部分上市券商中也有體現。
比如,海通證券在2008年年末的債券投資占到了自營總規模的72.04%,宏源證券(000562.SZ)為63.22%。而其他幾家上市券商則是或股票投資占“大頭”,或投資結構較為分散。
錯過反彈
一季報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愁。
與2008年的哀鴻遍野不同,上述9家上市券商中,幾乎所有公司的自營業務都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盈利。但是,國元證券(000728.SZ)除外。
從自營業務實現盈利的券商情況來看,其表現也有所分化。宏源證券和東北證券自營業務環比增長在100%以上;長江證券和國金證券自營業務環比基本持平;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自營業務環比分別下降了47.8%和13.4%。
國元證券的一季報顯示,公司的自營業務虧損約4322.4萬元(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從國元證券2008年年報來看,公司的投資較為分散,股票、基金、債券、權證,甚至短期融資券和集合理財計劃,應有盡有。按理,投資在分散化的同時,風險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掉,但公司的自營業務在2009年一季度卻出現了虧損。
一季報顯示,國元證券報告期內已出售證券投資虧損高達5714.93萬元,為2008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浮虧所致。
雖然其他幾家券商業的自營業務都實現了盈利,但也有一些券商錯過了年初至今這一波反彈行情。
比如,今年1月19日,宏源證券董事會就通過了《公司2009年度證券自營投資業務規模限額與風險限額》的決議。
決議對公司自營業務投資于權益類證券作出了嚴格的限制——權益類證券自營二級市場的初始額度不超過2007年末公司凈資本的15.67%,可承受的風險限額相當于2007年末公司凈資本的3.14%;權益類自營戰略投資的額度不超過2007年末公司凈資本的14.43%。
而對于非權益類證券則寬松很多——非權益類證券自營額度不超過2007年末公司凈資本的125%,可承受的風險限額相當于2007年末公司凈資本的1.25%。
而且,截至3月31日,仍有一些上市券商持有大規模的貨幣資金。除中信證券外,海通證券也有346.61億元(扣除客戶資金存款后)的貨幣資金“趴”在賬上。即使兩家券商自營規模龐大,但與更為龐大的貨幣資金相比,也是相形見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一度被證券市場所詬病的權證創設,在2008年年末沉寂下去了。截至2008年年末,僅有長江證券和國元證券分別象征性地持有公允價值為1461元和37929元的權證。隨著南航權證的謝幕,券商的自營業務少了一塊免費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