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投行牛年溫情降薪
本報記者 張曉芳
春節長假歸來,來自多家券商的消息表明,降薪潮正席卷國內多家本土券商,而合資券商更是籠罩在裁員的陰霾下。傳出壞消息的,不乏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下稱“中金”)、高盛高華、瑞銀證券和國泰君安等業內翹楚。
“中金現在已經拉開了裁員的大幕。”接近中金的人士向本報透露。
而總部都設在北京金融街的兩家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和瑞銀證券——則自2008年底就已經刮起裁員風暴,并持續至今。
合資券商裁員臉譜
上述接近中金的人士介紹,春節放假前后,中金已經裁員超過20人,均為投資銀行部的員工。收到壞消息的這些員工中大多數在公司內的職稱都低于SA級別,即屬于較為基層的工作人員。
該人士預計,這僅是中金裁員計劃中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可能還會有后續的舉動。
實際上,一些中金的員工早在數月前就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中金投資銀行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家就已經有了裁員的預期,只不過不知道公司具體的裁員計劃。”
該部門近期最早一次的裁員在2008年11月份,約有十余名低職級的投行工作人員不幸中招。
不過,那一次還只能算是中金小規模的瘦身,裁員比例僅占投資銀行部總員工數的3%左右。
“中金的裁員只會集中在業務量銳減的投資銀行部,這和其它幾家合資券商情況類似。”上述人士表示。
另兩家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和瑞銀證券——亦是選擇對投資銀行部門進行瘦身,且和中金的做法一樣,離開公司的多是低級別的員工。但是,這兩家公司裁員的原因比中金更為復雜。
“除了在中國市場業務量減少,其外資股東在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也使得中國業務部門要配合集團全球裁員的戰略。”上述人士認為。
以高盛為例,截至2008年11月28日,其2008財年每股盈利4.47美元,遠遠低于2007財年24.73美元的每股業績。
應對美國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惡化,高盛總部于2008年10月底決定計劃全球裁員10%。此后一個月內,該削減成本的行動在亞洲地區推行,高盛高華也未能幸免。
中國市場在2008年給予高盛的回報確實不如往年豐厚,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A股的IPO項目中,高盛高華并沒有分到一杯羹。
一位接近高盛高華的投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截至今年初,高盛高華已裁員近兩成,超過了高盛全球計劃的比例。”
與高盛高華同在一棟寫字樓的瑞銀證券同樣面臨著內外交困的煎熬。盡管瑞銀集團(UBS)于2008年對外宣稱會一如繼往的重視中國市場,并且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后,瑞銀還曾將雷曼的部分中國業務骨干招至麾下,但是,其集團受損嚴重是事實,削減成本是勢在必行的。
本土券商溫情降薪
本土券商在熊市中表現得更溫情,據本報記者了解,核心業務部門裁員目前還比較少見。不過,為了節約成本,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降薪成為了券商員工私下交流的熱門話題,公司或者紛紛降低月薪,降幅從20%到50%不等,或者減少甚至取消年終獎金。
國泰君安員工透露,春節長假前,大部分公司員工月薪已經下調至少20%,而且這已經是近期第二次降薪,2008年11月該公司曾實行了普遍范圍的降薪。
中信、申銀萬國、廣發、招商、光大等數家券商無一幸免,都在降薪的行列之中。
一直以來,國內券商高度依賴經紀業務與自營業務的盈利模式未見改善,隨著A股市場6000點風光不再,曾經賺得盆滿缽滿的券商,不得不從成本下手,應對直線下降的經紀業務。
“券商行業的降薪說明公司高管對市場的預期并不樂觀。”深圳某證券公司營業部總經理說,由于券商的資產都具有較好的流動性,所以券商并不存在現金流的壓力。
合資券商因為業務發展的局限,旗下營業部很少或者沒有,而通常,本土券商屬于“靠天吃飯”,擁有多家營業部的優勢使得本土券商能順著牛、熊市的周期變化大規模調整營業部的員工數量,從而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他指出,營業部員工在大部分證券公司中都屬于底薪最低的群體,因此解聘成本較之高薪的投行人士要低很多,這也成為本土券商和合資券商在“過冬”應對方法上截然不同的重要原因。
因此對于業務全面的本土券商來說,即使裁員也是從眾多的營業部下手,投行、研究等核心業務部門人員通常不會出現在裁員名單上。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