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朱茵
陸續披露的券商年報再次昭示,2008年自營股票規模的大小決定了券商業績的壞好。控制風險業務規模成為券商穩健經營的關鍵。
經過近幾年的分類監管、綜合治理、收購兼并,在市場的檢驗下,證券公司的優勝劣汰局面越發凸顯。越來越多券商意識到,合理降低權益類自營規模勢在必行。
從已公布年報的47家券商和公布業績預報的4家上市券商情況來看,傳統經紀業務對利潤的貢獻率上升,而券商在自營股票投資上多數失手,造成公允價值變為驚人的負數。雖然市場行情一落千丈,但仍有一些券商跑贏行業平均水平,在其他券商利潤降幅達80%左右的時候,維持了利潤降幅僅30%的水平。
如何發展創新業務而非風險業務,如何將業務結構多元化而非單一倚重市場行情,是多年來證券行業難解的大問題。業務下降幅度較小的券商的共同特點在于,業務收入來源較均衡,在自營股票投資上沒有大損失。雖然這是看起來不起眼的兩條,卻是券商去年熊市中獲勝的法寶。
比如,多元化業務結構使中信證券的營業收入、下降幅度低于其他券商,多元化業務結構也保證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券商的凈利潤下降幅度低于其他券商。此外,中信證券等券商的杠桿比率較低,風險業務可控,都是有利因素。業內人士表示,全球8家主要投資銀行過去6年平均杠桿率為20.25,同期以傳統業務為主的中信證券平均杠桿率僅為2.49。據平安證券有關分析師的一項研究,中信風險資產占比是國際同行的1/3,遠低于國際同行。
可以說,再高明的投資者也無法保證投資沒有風險,但控制和駕馭風險的能力有高低。因此券商有必要考量自身“經營風險”的能力而制定合適的戰略和業務規模。近日,宏源證券公司董事會決定,2009年將大大壓縮權益類證券投資規模,保證今年權益類證券自營的二級市場初始規模不超過2007年公司凈資本的15.67%。另一家在自營投資商損失慘重的券商也表示,從務實角度出發,公司將在2009年縮減風險業務規模,改革重點放在經紀業務挖潛增效上。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券商的杠桿比率遠低于國外投行,在凈資本管理的框架下,業務和資本規模掛鉤,對于風險控制的程度大大加強。但國內券商的業務結構單一,創新業務有限,這些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