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針對30家保薦機構的問卷調查顯示兩成券商投行業務今年將虧損
證券時報記者 盧榮
本報訊 A股市場持續低迷、IPO市場無限期暫停,讓很多保薦機構感到“寒冬來臨”。那么,這個冬天到底究竟有多冷?各大保薦機構的生存困境究竟有哪些?面對高額的保薦人成本,面對即將到來的2009年,各大保薦機構有何“貓冬良策”?
本報近日向30家保薦機構發出投行業務專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受訪券商預計今年投資銀行部的凈利潤將在2000萬元以內,兩成受訪券商預計凈利潤超過1億元,另有兩成受訪券商則預計將出現2000萬元以內的虧損。這與去年保薦機構集體賺得盆滿缽滿的狀況大相徑庭。
本次的調查對象包括瑞銀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平安證券、國金證券、長江證券、第一創業證券、德邦證券、聯合證券等不同類型的30家券商,問卷回收率90%。
投資銀行“賠錢賺吆喝”的說法正在得到驗證。本次投行業務專項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有六成受訪券商投行部今年預計可實現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但凈利潤在5000萬元以上的卻不到二成,并且主要集中在1億以上,5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出現了空檔,說明大小券商的利潤分化愈加明顯。其中有兩成券商的調查問卷顯示,其凈利潤只有業務收入的10%。
上海一家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指出,這主要在于投行部的人力成本過高,尤其是保薦人的“天價薪酬”造成的。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券商投行部的人力成本占到總成本的50%以上,其中有三成券商更高達70%以上。而其中有四成以上的受訪券商表示,保薦人的薪酬占到投行部人力成本的50%以上。調查顯示,保薦代表人的平均年薪在130萬左右,保薦人的“高薪”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成為很多中小券商投行部的主要負擔。很多券商投資銀行部在接受調查時表示,希望保薦人的薪酬問題能夠引起監管層的注意,應該制定行業規章,規范保薦人“天價轉會費”等情況的出現,通過適當的行業指導,保證保薦人的薪酬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此外有高達八成的受訪券商透露,投行部的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已不到10%。
針對明年的市場狀況,有60%的受訪券商表示,2009年投行部將降薪20%左右,但在保薦人的政策上將體現出較大差異。有56%的受訪券商表示,如果需招聘保薦人,其薪酬體系仍將維持今年的行業標準。有80%的受訪券商表示,明年將實現緊縮的人員計劃,而只有不到一成的券商表示將實行擴張的人員計劃。近六成的受訪券商認為,明年的融資規模將下降50%以上。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