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薇
盡管就優先股出售價格等方面,松下電器和三洋電機還在緊張的談判之中,但是無論以何種方式,只要收購行動獲得成功,兩年前低價入股三洋的高盛集團都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高盛套利
“高盛一直在尋找退出路徑,在金融風暴面前,高盛更有套現需求。”11月5日,銀河證券分析師表示,“金融資本控股三洋電機,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2006年3月,高盛、大和證券SM-BC、三井住友銀行三家金融機構購買了三洋電機總額約3000億日元的優先股,其中高盛購買了價值1250億日元的優先股。當時,三洋電機發展遇到困境,高盛逢低買入,買入價格為70日元每股。
選擇何種方式退出,成為業界關注的問題。為了便于退出,高盛當時進入的條件就包括兩年后可以不經過三洋股東同意出售持有的三洋優先股。
按照目前三洋股價計算,上述股權市值總額約為6200億日元,每股價格已經從當年的70日元升到140日元左右,這三大股東所持有的優先股總數換算成普通股后,約相當于已發行股票總數的70%,也就是說上述三家金融機構掌握了三洋的控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在日本的最大投資是投入到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的13億美元,三洋是高盛在日本的第二大投資,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作為日本最大的銀行集團之一,既是三井住友銀行的母公司也是三洋電機的控股方之一。銀河證券分析認為,當時極有可能是高盛拉三井住友銀行入主三洋電機,因此,三家財團實際上是一致行動人關系。
從2006年至今,高盛小規模的出售三洋家電業務,先后將手機業務賣給京瓷,將冰箱業務賣給海爾。但是,據記者了解,整體出售的對象一直在尋找之中。
盡管深圳華強董秘辦公室人士表示,將持有的三洋合資公司股份轉讓,與三洋出售母公司控股權并無關系,但是,通過這家合資公司的業績,即可看出對于利潤率更薄的彩電業務,三洋更是選擇了收縮。在全球,三洋開始對家電業務進行收縮。在中國,發展最好的家電業務就是合肥三洋的洗衣機項目,今年三洋也將在日本的洗衣機產能轉移到了中國。
今年10月20日,深圳華強將持有的東莞三洋48.67%的股權,廣東三洋50%的股權和三洋設計10%的股權出售給華強集團,價值0.4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四年前,深圳華強從華強集團手中購買的上述資產出資1.74億元。四年時間,三洋上述合資公司損失達75%以上。
三洋始終憑著“選擇與集中”的方式發展業務,也就是集中優勢資源到選定的某個行業中,在收縮家電業務的同時,發力鋰電池業務。
在今年年初的三洋董事會上,三洋所做的未來規劃中,也在延續過去的產品路線,并沒有見到大的改革。
“選擇在金融動蕩之中出售,實際上并不是最佳時機,遭遇到倒逼機制,三洋沒有回旋的余地,由于金融機構風波,高盛需要套現。”銀河證券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表示。
據悉,三洋公司內部曾經有過兩種聲音,一種是由公司自己買入優先股,第二種是邀請能尊重經營自主權的第三方購入優先股。由于三洋本身資金不夠充裕,自行買入優先股的方案事實上較難實現,第三方購入的方案較為可行。饒有趣味的是,已故三洋創始人井植歲男是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內弟。由松下購買則可保留其優質家電業務。
來源:經濟觀察網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