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歐美證券交易所并購大戰愈演愈烈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8:53 中國經濟時報

  ■于培偉

  持續了一年多的歐美證券交易所并購大戰近期推向高潮。紐約證券交易所力挫德國證券交易所,與泛歐交易所達成對等合并協議,全球跨洋的第一大證券交易所正在展現在世人面前。納斯達克購買倫敦證券交易所25.1%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為最終并購倫交所鋪平了道路。歐美證券交易所下一步的并購走勢及其影響值得關注。

  并購風行的深層次原因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是歐美證券交易所加快并購的大背景。

  資本突破國界、地域限制而自由流動,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大結果,而全球范圍的激烈競爭,必然迫使企業不斷通過整合擴大規模,降低運營成本,增強競爭能力。作為提供企業融資及交易的特殊企業,證券交易所也不能置身企業并購大勢之外。

  技術的進步主要是電子交易方式的普及,極大地提高了交易速度。一個交易平臺可能完成的交易量是以往根本不可設想的,而增加交易量最快的途徑是并購證券交易所。

  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積累,歐美各大證券交易所各自精心構筑了自身的優勢地位,形成了不同特色,相互競爭日趨白熱化。比如,德交所在清算結算業務上占有優勢。泛歐交易所旗下的交易所遍布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里斯本及倫敦。倫交所是歐洲最大的現貨股票交易市場,在歐洲所有的首募發行中,70%是通過倫交所完成的。得益于先進技術的應用,納斯達克具有較強的

競爭力,早已不滿足以科技類股為主,開始吸納大盤藍籌股。而全球最著名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的日交易量最大,資本流動性最強。為保住自身業界龍頭老大地位,紐約證券交易所在進行跨洋并購前,剛剛收購了美國群島公司以期進入電子交易領域。

  各證券交易所在尋求并購對象及合作伙伴時,非常注意優勢互補,倫交所之所以成為競購對象完全是其獨特優勢使然,而紐交所選擇泛歐交易所也是著眼于其在金融衍生品領域中的特長。躲避美國證券監管當局的監管壁壘是美國證券交易所開展跨洋并購的重要技術背景。

  據全球金融數據供應商DEALOGIC公司數據顯示,2000年在美國本土的外國企業首募發行規模超過800億美元,是倫敦交易所的10倍。而到了2005年通過倫交所進行的首募發行規模已達103億美元,美國則僅有60億美元。倫交所2005年共吸引了29個國家的129家企業融資,其中進行首募發行的就有87家。倫交所成了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等新興市場在歐洲上市的首選,其二板市場已成為地區小企業最成功的融資渠道。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不久前表示,首募發行已經很大程度上從美國轉移到倫敦。

  并購走勢及四大影響

  影響之一:歐美證券交易所并購熱浪將持續升溫。紐交所與泛歐交易所合并協議最終獲得批準將歷時半年左右,其間尚存在諸多變數,但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會阻止歐美證券交易所并購熱潮,業務經營競爭壓力將迫使歐洲、美國各自內部及歐美之間的并購之風越刮越猛。紐交所目前并未有收兵之意,已表示下一步有意“鯨吞”德交所。而泛歐交易所正與意大利證交所談判收購事宜,以期增強自身在新公司董事會的地位。根據英國《收購法》,納斯達克有可能最早于今年10月向倫交所提出收購要約。德交所則表示不排除在美國和亞洲尋求新的并購機會。

  影響之二:歐美證券監管機構共同面臨新的挑戰。如紐交所與泛歐交易所合并協議被批準,納斯達克最終成功并購倫交所,將使歐美兩地證券監管機構面對全新的形勢和監管任務。根據有關協議,新組建的“紐約——泛歐證交所”將由美國控股,需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而新公司的歐洲交易所部分將繼續接受當地機構監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與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會談后表示,全球資本市場融合與依存度越來越高,歐美監管機構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即將誕生的跨洋證券交易機構。

  影響之三:顯著促進了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紐交所與泛歐交易所對等合并協議如經過各自公司股東及美歐監管當局批準,將出現第一個真正全球意義的跨洋交易平臺,合并后市值為210億美元,在兩地上市的公司總市值達27萬億美元。新組建的紐約——泛歐證交所總部將設在紐約,歐洲地區總部設在巴黎及阿姆斯特丹,衍生品交易業務總部設在倫敦,每天將不間斷地開展跨國、跨地區、跨交易時區經營。合并后的公司不僅繼續保持紐交所在股票交易上的優勢,還因合并了泛歐交易所設在倫敦的國際期貨期權交易所,業務將涵蓋股票、債券、期權、期貨、商品等各品種,滿足投資者多方面需求。新公司日交易額將達1000萬億美元,新公司股票將在紐約和歐洲多地掛牌交易,資金更充沛,市場流動性更強。

  影響之四:亞洲地區需要整合資本市場。相對于歐美資本市場,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的巨大差異、政治因素的制約以及文化宗教的千差萬別,亞洲地區金融基礎設施薄弱,資本市場支離破碎,無法為外來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全球市值最大的18家交易所中,亞洲占據了8家,但在全球資本交易量中亞洲地區僅占一小部分。隨著亞洲復興及經濟崛起,東京、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城市之間、國家之間爭奪區域金融中心的競爭日趨激烈,惡性競爭的傾向已經顯現。歐美經驗表明,支離破碎的資本市場會妨礙高效率的資本運作,增加投資者成本,不符合投資者長遠利益,難以增強外來投資者信心。雖然有飛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有世界看好的經濟發展前景,但如果沒有相對統一的資本市場,亞洲經濟的未來仍是不確定的。

  主要目標是爭奪中國等新興市場企業

  據普華永道統計,2005年大中華地區首募發行的平均規模首次超過歐美,主要是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進行了數十億規模的首募發行。僅香港主板市場進行的首募發行規模已超過紐交所。在香港規模最大的lO次首募發行中,有8家是中國大陸企業。盡管2005年香港聯交所總市值僅為全球第八,但就籌集的資金總量而言,香港已是全球第四,亞洲第一,其中三分之二被中國大陸企業吸納。

  據麥肯錫公司預計,下一輪進入全球100強的企業大多數將來自亞洲新興市場,各交易所的未來地位及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吸引亞洲精英企業的首募發行能力及股票交易量,而中國企業首當其沖。爭奪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是紐交所及倫交所的下一步發展重點,成敗直接關系到其能否維持在吸引國際企業上市中的霸主地位。目前倫交所和紐交所已展開攻勢,分別在香港和北京建立了辦事處。紐交所與泛歐交易所達成合并協議后,也毫不諱言將與倫交所在吸引新興市場企業上市方面展開較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