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全球市場大動蕩的背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4日 15:38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黃格斯

  近一周以來,受國際商品市場高位跳水和美國CPI意外大漲的影響,從而引發了投資者的拋售潮,從紐約、東京、倫敦到孟買、莫斯科、香港、土耳其,從黃金、銅等商品到股票,一場巨大的動蕩幾乎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每一個角落:商品價格一瀉千里,股市接連下挫,投資者坐立不安,資金紛紛外逃。

  從上周三開始,道瓊斯指數連跌4日,跌幅近4%,日本和歐洲市場受到沖擊。新興市場更是愁云慘淡,本周一,港股大跌507點,創下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主要新興市場無一幸免,印度SENSEX指數在本周一甚至一度跌停,周二雖有反彈,但本月累計跌幅仍達15%,而俄羅斯、巴西、土耳其、哥倫比亞等股市本周一的跌幅均在5%至10%之間。

  對資金緊縮越來越敏感

  此次動蕩首先發端于商品市場。5月12日,倫敦銅突然從每噸8800美元的高位大幅下挫,從而拉開了期市暴跌的序幕。5月17日,美國公布超出預期的4月份CPI數據,引發了市場對美聯儲持續加息的擔憂,美、歐、日的股市投資者大量拋售股票,各大股指紛紛下挫。

  美聯儲在兩年內16次加息,每次市場都能平靜面對,為何此次加息預期會導致一場如此大規模的市場動蕩呢?CPI數據出人意外誠然是原因之一———5月10日美聯儲聲明中暗示6月份可能會暫停加息,但17日公布的CPI數據迅速打破了人們的這種預期,從直接的導火索看,是加息預期引起了市場波動;但分析普遍認為,突然上升的加息預期只是壓垮投資者神經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場動蕩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在資金推動型牛市中投資者對市場流動性的擔憂。

  為緩解高科技泡沫破裂的打擊,美聯儲從2000年起連續降息,直至將基準利率降到1%。超低利率創造了巨大的流動性,不僅創造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而且大量的過剩資金涌向商品市場和亞非拉等新興股市。與此同時,投資者利用日本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機會,以接近零的成本大量借入日元,然后轉換成美元,將其投向全球每一個有利可圖的角落。大量資金推動了全球樓市、股市和商品市場節節攀高。

  兩年前,美聯儲開始加息,以收緊貨幣閥門。但由于滯后效應的存在,此前16次加息并未引起激烈反應,全球市場仍然是一片欣欣向榮。但經過近兩年的加息后,市場對利率的動向已漸漸變得敏感。日本3月份結束超寬松貨幣政策后,日本央行每日投放的貨幣已從30—35萬億日元減少到15萬億,接下來還可能加息,同時,歐洲也有進入加息周期的趨勢。流動性收緊慢慢產生了效果,漲幅巨大的各大市場對此變得越來越敏感,一旦有風吹草動便有資金獲利了結,并引發拋售潮,最近的市場大動蕩就是這種局面的一種體現。

  基本面因素憂慮日深

  除對貨幣緊縮的擔憂之外,美國和全球經濟失衡日益引起投資者重視是此次市場動蕩的又一重要原因。

  最近一系列數據都顯示美國樓市已好景不再。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在演講中指出,確信美國房地產的“超常景氣”已經結束,這將會對消費產生影響。而現任主席伯南克日前也表示,房地產市場目前正在十分有序而溫和地降溫。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將無可避免地拖累整體經濟增長,這對投資者的信心無疑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除經濟降溫外,美國貿易赤字、財政赤字等老大難問題已開始引起了投資者的警覺。其實,美國不少經濟學家一直對這些問題不遺余力地進行批評和警告,但仍有一些人認為這些“失衡”可以在不引起巨大震蕩的情況下自動糾正,在以前,投資者憑借大量流動性支持,自然也很難聽得進這些“盛世危言”。 

  但是,一旦資金面收緊,情況就發生了變化。IMF總裁拉托日前表示,最近股市和期市的調整,表明投資者已開始對全球通脹風險和全球經濟失衡的擔憂。拉托說,“有人認為全球經濟失衡并不是一個嚴重的危脅,但上周市場的走勢表明并不是那么回事。”他說,市場對全球兩大風險非常警覺:一是通脹,另一個是全球經濟失衡。

  一向以尖刻批評美國政府政策聞名的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日前也在專欄中指出,美國股市去年來的上升是建立在經濟形勢良好、失衡能順利解決的預期上的,投資者突然對經濟形勢感到不安一點也不奇怪,奇怪的是為什么他們一直對這些嚴重的問題孰視無睹。在克魯格曼看來,美國經濟失衡一直就是一個嚴重問題。

  伯南克面臨嚴峻考驗

  分析師一致認為,目前這一波市場動蕩對伯南克著實是一場不小的考驗。由于他剛剛執掌聯儲,能否妥善執行貨幣政策將直接關乎其在市場中的威信,而這是他今后穩固地位并保持金融市場穩定的關鍵。

  現在伯南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加息還是不加息。經過兩年加息后,

房地產業開始降溫,經濟開始走軟,但通脹卻恰恰在這個時候有上升的趨勢。如何在這兩個沖突的目標中尋找好平衡點至關重要,否則沒弄好不僅會導致滯脹的局面,而且會引起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更大的波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