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躍躍欲試韓國上市開新路 希望實現零突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4日 14:44 證券日報·創業周刊 | |||||||||
編者按: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這首曾經風靡一時的歌曲,用來形容今天的李永鐸,卻也合適。這位上任剛滿一年的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理事長,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來中國了,他的宿愿,就是要把黃海之隔的中國企業,拉到韓國來上市,如今,這個愿望就要實現了。
“目前韓國證券市場尚無一家外國企業掛牌上市,我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來韓實現零的突破”,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韓交所)理事長李永鐸直言不諱地表達著自己的期望。 李永鐸的功夫并沒有白費,去年1月上任的他,經過其一年多的奔走斡旋之后,中韓兩國高層終于達成了一致,3月20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正式對外宣布,今年7月份,中國企業將首次進入韓國首爾股市。 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在首爾股市上市的中國企業將超過10個。一個由中國證監會和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金融監督院及韓交所幾方共同組成的聯席工作小組會議正在為此事忙碌。 為了吸引外國企業,更準確的說,是吸引中國企業,韓國在去年年底對其上市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監督政策二局局長金龍煥表示,韓國已對外國企業赴韓上市的有關規定進行了大幅修改,允許外國企業在韓交所通過IPO發行股票并掛牌上市。 此前,按照韓國有關規定,韓國股市只能作為外國企業的第二上市地。這就意味著,對中國企業而言,只有已在中國境內或境外發行上市的中國企業才能赴韓上市,將其作為第二上市地。 以往,人們的目光更多是遠眺于大洋彼岸的紐約和納斯達克,而今天,大家才發現,就在自己的身邊,多出了一條上市之路。 韓國股市面面觀 2005年1月27日韓國證券交易所、韓國期貨交易所和韓國創業板市場合并為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三合一后,韓交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Kospi指數也從最初的895點上升到目前的1300多點,上升幅度接近50%。截至2005年10月,韓交所市價總值為5749億美元,在世界交易所聯盟會員國中名列第14位;總交易額為9022億美元,名列第9位。數據顯示,韓國證券市場目前的市盈率平均為是7.9倍,而美國的是16倍,日本的是15.9倍。 這樣的成績并沒有讓韓交所滿足,今年是韓交所的50歲生日,韓交所給自己定了更大的發展目標。 不過,僅憑本國企業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韓交所把吸引優秀企業到韓國市場上市列為首要目標之一,因為這關系到韓國股市未來的持續發展。由于歐美資本市場發達,吸引“外來客”的重點自然就放在了近鄰中國的身上。那么,韓交所向中國企業拋出的繡球是什么樣的呢? 韓國上市成本低 “如果中國企業在韓國上市,將享受很多優惠”,對于在韓國上市的好處,李永鐸表示,韓國上市成本更低廉,只相當于我國香港的一半,而成交金額卻高于香港證券市場。 據介紹,韓交所的上市承銷費為募集資金規模的1%-5%。也就是說募集1億元人民幣需要的發行費500萬元以下,而同樣的募集規模在港交所則需要1000萬元,在新加坡需要800萬-1000萬元。從上市時間和手續上來說,在韓國上市的時間為3個月左右,同國內相比,在韓國上市并不需要相關部門審批,只要接到韓交所的上市資格通知后,即可直接上市。 李永鐸表示,“中國企業在韓國上市不僅有助于企業融資,還有助于與韓國有直接經濟來往或計劃開拓韓國市場的企業提升企業品牌、擴大銷售渠道。” 盡管優惠多多,前景誘人,但是,在韓國上市也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在韓國上市,成本雖低,但是門檻不低。 按照規定,中國企業申請在韓上市,需要滿足經營年限3年、凈資產不少于8000萬元人民幣、最少三年平均每年銷售額達1.6億元人民幣等條件。此外,還要有高度透明的企業治理、會計制度,并提交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會計制度和“無保留意見”的審計意見。由于國內很多企業在治理結構和會計制度上無法與國際接軌,很多企業只能望“韓”興嘆。 據悉,韓交所近期在北京、東北、浙江、山東等地舉行了數次推介活動,已有多家中國企業流露出赴韓上市意向。據韓交所估計,約有3000家中國企業具備在韓國上市的資格。 又見京東方 在韓交所頻繁的推介會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些身影,燕京啤酒、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化工集團等,這些家大業大的企業都對赴韓上市產生了興趣。 那么,誰有可能成為這“第一個吃螃蟹”的呢?韓國聯合通訊社3月19日的報道中提及,在可能成為首家上市的中國企業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北京的京東方和上海的三愛富。 對于這一提及,京東方的有關人士表示,京東方此前確實有分拆其韓國子公司上市的計劃,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而擱淺,目前正在與中國證監會協商。上海三愛富的董秘張經儀則表示,公司目前還沒有赴韓國上市的計劃。 一個是早有預謀,一個是暫無此念,由此推斷,京東方能夠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概率極大。 “第一個吃螃蟹”通常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膽子大,勇于嘗試創新,還有就是實在餓的不行了,能劃拉進嘴的都是肉。 在前不久溫州財團赴京收購北京國企的“拉郎配”上,在待沽的京企名單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京東方的身影。看來,京東方不僅看中了韓國股市的錢袋,對溫州財主的腰包也是不愿放過。更早時候,京東方還計劃赴港發行H股募資25億,如能成行,其有望成為第一個集A股、B股和H股于一身的公司,首開A+B+H之先河。 饑腸轆轆的京東方,太想吃到一只螃蟹了,管它是海蟹還是河蟹。盡管一些證券分析師認為,京東方到香港上市并不容易。 2003年初,京東方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HYDIS)擁有的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業務,從把“孩子”抱回來開始,京東方就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TFT-LCD身上。從目前情況來看,TFT-LCD是抱的起養不起,為此,幾年來京東方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為這個孩子去四處拉撫養費。 明眼人都知道,京東方豪賭的TFT-LCD是非常昂貴的一種產業,可以說是資金的“無底洞”。 京東方今年1月25日發布的公告稱,全年虧損額有可能超過預期,但預計不超過16億元人民幣。 韓國人是不是真的愿意把第一只螃蟹送給這樣的企業,現在還不得而知。 中國股市空心化? 來華招親的交易所中,韓交所不是第一家,更不是最后一家,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大交易所爭奪的焦點,紐約、倫敦、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各大交易所都在“明送秋波”,以期能夠在中國多“拉客”。 對于愈演愈烈的海外上市大潮,不少專家學者坐不住了。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對此憂心忡忡。他指出,1993年至2005年,國有企業海外上市流失的國有資產不少于600億美元,截止2005年,海外上市的310家中資企業流通市值已達3700億美元,是國內深滬兩市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國家壟斷型資源的優質國企,這些企業海外上市的價格,要比在國內上市的同類企業的價格平均低20%以上,這就造成國家財富大量外流。如果一個企業以市值10億美元在海外上市,就將有2億美元的國家財富流失。如此下去,過不了多久,中國流失的國家財富總額就將突破1000億美元。 紀認為,這一趨之若鶩的盲目現象將造成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空心化和邊緣化,而國有企業過多的海外上市以及過分的國際化,將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和未來發展戰略實施。 對于紀寶成的憂慮,剛剛從與房地產商的辯論中轉戰回來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易憲容不以為然,“每家企業的生存環境和融資條件都是不一樣的,企業去哪上市不是紀寶成可以決定的,這是市場行為。國有企業海外上市股權多元化,根本談不上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問題。” 國人的爭論,早就被外人看在眼里,韓國新近出版的《文化日報》中就提到,“目前來看,很難阻擋海外上市的熱潮,但對中國企業來說,海外上市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中國需要認真聽取不同意見,這樣企業的海外上市才不會成為“有毒的圣杯”。 擔憂也罷,支持也罷,與海外上市的風生水起相比,中國股市的“休克”已非一朝一夕,已經開始有人擔心,日久生變,萬一“休克”成了“植物人”,就不好弄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