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其他市場 > 正文
 

新交所與港交所爭搶資源 公司策略決定上市地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5日 08:08 中國經營報

  作者:羅焱

  “新加坡顯然不愿繼續坐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香港上市。”一位財經公關公司總監告訴記者。

  隨著1月中旬新加坡交易所(以下簡稱“新交所”)與山東省發改委簽訂諒解備忘錄,新
交所發掘內地上市資源的力度開始升級。新交所副主席Ang Swee Tian表示,不久的將來,類似合作將延伸到中國其他省份。與中國省級政府合作是新交所吸引更多更大公司赴新加坡上市策略的一部分。

  記者采訪的投行人士和境外上市公司認為,選擇在中國香港還是新加坡上市,與企業上市目的有關,而兩個交易所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要求不同,值得企業細致研究后再作決定。

  審批重點有所不同

  備忘錄約定,山東省國資委將在核實潛在上市公司信息和其他背景資料上對新交所給予支持,在相關程序以及中國監管機構的批準方面提供便利,并監管在新上市的山東企業方面提供支持,其他合作包括工作人員交換項目。

  一直以來,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大都以民營中小型企業為主。新交所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越來越多中國大企業赴海外上市融資,新交所也同樣希望吸引更多大企業,但也不會忽略中型企業,因為中國的中型企業很多都相當于新加坡的大型企業。

  記者采訪的投行人士表示,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監管要求差別不大,但在一些細節問題的審批上有所不同。

  “比如在合并報表方面,香港交易所要求主營業務在過去3年里的控股權和管理層不能發生變化。而新交所在大股東變更問題上相對靈活一點兒。”中新投資顧問公司總裁賴柏霖說。麥斯科林公司CEO李崢嶸也向記者證實,近幾年新交所實際上允許擬上市公司的持股情況有重大變動。

  據記者了解,很多企業都是在上市1~2年前由私募基金注入資金,股權結構發生變化在所難免。這種情況不符合香港的要求,但在新加坡聆訊時一般不會有問題。

  另一方面,李崢嶸告訴記者,通過簽技術服務約定(TSA,Technical Service Agreement)得到運營收入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非常難,但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交易所,技術服務約定都被認可。

  例如,某海外公司持有一家中國公司51%以上的股權,可以合并報表。但是根據中國法規,這家中國公司不能從事電信等業務,于是中國公司和一家可以從事此類業務的廣州公司簽訂技術服務約定,由海外公司把資金打到中國公司,再將資金劃給廣州公司,而利潤則從相反的途徑回到海外公司。

  新交所認為,這種聯系實際上不是控股關系,只是一個合同,一旦合同廢止,可能對投資者不利。雖然交易所沒有明文規定不承認技術服務約定,但像這樣的海外公司(實際上是國內企業通過海外注冊方式成立的紅籌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可能會有一些困難。

  上市目的決定上市場所

  “我們在新加坡上市的重心不是在股市上賺錢,而是在產品上賺錢。”一家多年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內地民營電子元器件生產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選擇上市地點要看企業發展和上市目的。如果只為融資,可能要去規模大的市場,但該公司主要考慮的是行業聯系和發展。

  該公司業務面向亞太區,希望通過上市增加與國際企業業務合作的籌碼,把企業做大。當時世界級電子元器件公司亞太總部、大型加工廠和配套都以新加坡為基點,在新加坡上市可能增加行業知名度;而且從新加坡輻射出去到中國臺灣、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都比較容易。她認識的一家香港環境處理設備公司也是出于類似考慮選擇在新上市。

  令她感到滿意的是,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后,在行業內名氣確實大了。但不利的是,由于業務不斷向中國內地轉移,在新加坡已經幾乎沒有什么業務,新加坡投資者對公司沒有什么了解,關注熱情不高。

  她建議,公司業務與選擇的上市地點之間最好有重合的方面,要看產業因素在當地是否受關注和歡迎,上市效果才會好。

  2001年在新加坡上市的大眾食品公司來自山東省。該公司發言人蔡國強告訴記者,公司在1999年考慮上市,為公司發展籌集資金。但當時香港的投資氣氛重視科技網絡股,保薦人、承銷商給出的條件,以及上市價格等不太合適。恰好那時新交所到當地推廣,給予公司很大鼓勵。“我們當然取易不取難,最后決定去新加坡上市。”蔡國強說。

  蔡國強告訴記者,有市場專業人士認為該公司生意100%在國內,如果在香港上市,投資者對內地市場更了解。而且大的

證券研究公司都以香港為總部,如果在香港上市,會有更多證券公司做研究報告,從而使投資者層面更廣。

  一家有內地背景的香港上市公司發言人對記者表示,對企業來說,選擇上市地點最主要看可否為企業發展籌集到資金、增發是否容易、交易是否活躍,上市后

股票應當保持流動性,可以隨時增減,想賣馬上能賣掉變成現金,想買股票也馬上能買到。而如果要做到這些,資金必須要規模大、要活躍。例如,香港市場曾經有企業1年增發13次,這需要市場規模和交易量來支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